我们如何思维(五)

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逻辑包括一切经过思维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论结论对错如何。从最狭窄的意义上来说,逻辑仅指合乎逻辑的,其推理的前提必须是意义明确的。逻辑还有第三层意义,它更关紧要和更切合实际,这就是要从正负两方面系统的用心,确保思维能产生出一定条件下最佳的结果。

  合乎逻辑的思维就是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审视事物,不漏过任何重要之处。就像是看一块石头,还要把它翻过来看看它朝下的那一面以及它覆盖之下的东西。认真思索就是细心端详一个事物,细看细想,下一番功夫。

  细致,准确,精细,动脑筋,有条理,井然有序,这些都是逻辑的特点,既不同于粗枝大叶和随心所欲,也不同于墨守成规和迂腐学究。

  人们通常所说的逻辑,就是从教学课程角度所说的逻辑,实际上指的是成年人的受过训练的思维逻辑。能够分解一个主题,界定它的各个元素,再按照一般原则将它们加以分类,这是经过了透彻思维训练之后所要掌握的逻辑能力。然而,如果以为人们不经过逻辑训练就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那是荒谬的。因为逻辑是指思维训练所要最后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出发点。

  实际上,一个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即便是在一个小学生的生活中,好奇、推理、实验和检测就已经起着重大作用。只要用心观察正常儿童的自然起作用的思维模式,就不难看出逻辑并非仅限于逻辑课程中的内容,思维教育的真正问题是在于将自然的思维能力转化为经受过检验的专业性的思维能力,将多多少少偶然出现的好奇心和零散的联想转化为时刻保持警觉的、小心谨慎和贯彻始终的探索。

  任何一个人达到了独立的理智和控制力以后,其思想都会是自律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没有外在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掌握合适的行事方式的律己力的精神。纪律是正面的和建设性的。

  然而,人们往往将纪律视为负面的,令人痛苦难以接受的,对人的思想起强制作用。但这一过程一开始是痛苦的,但却是为了迎接未来而必要的一种准备。但很多教师没弄明白思想的纪律是什么,以为自己在培育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效率,其实是采用限制和压抑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机械死板的格局或者心理上的被动和屈从。

  当我们从智力角度认识纪律时,纪律等同于自由。智力上的自由不只是不受阻碍的外在行动,而且是独立思考的力量,不盲从别人的引导。

  一种冲动倾向的直接即时释放或表现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当这这一冲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抑制或反弹时,才会出现思索。所以,自由并不是让外在的活动保持畅通无阻,而是在于通过个人内在的思索,找到一条出路,来摆脱那阻碍自发思绪畅流的困难。

  无论如何,思维习惯都会慢慢形成。这习惯可能是遇事都动脑子好好思索,也可能是漫不经心,草率匆忙,浮光掠影;可能是思绪不断,寻根究底,也可能是蜻蜓点水,马虎了事。要做到细心谨慎,思维链接贯通,也就符合逻辑思维的要求,就要一开始就培养思维习惯。

  总之,真正的自由在于智力,在于训练有素的思维力,能遇事周密思考,下决心之前要仔细思索根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如何思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