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需要考虑这8大因素

今天帮助大家解决一些职业选择的困惑和障碍。要选择一份工作,就要考虑这些因素,机会、薪资、地域、工作强度、年龄、专业、学历、学校还有性别的影响,还有将来的发展空间如何?大家经常说的 996 是问题吗?会不会 35 岁就失业了呢?这些职业都已经饱和了吗?下面我就一一的为大家来分析一下。

第一,中国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还存在巨大的机会呢?你们知道现在全球互联网走在最前面的是哪两个国家吗?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美国和中国。没错,现在放眼全球,我们看欧洲还有洲的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等等都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以过去 100 年为尺度来衡量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是一场壮举。国内的情况大家都很了解了。现在我和大家说一说在国外的情况。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来吃饭,我们一起细数国外某个人口大国的互联网上排名最高的前十大应用,几乎是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手机上必装的应用。这里面有好几个应用,你如果从他们的产品页面、网站等等地方完全看不出来中国的影子。全英文的界面支持多个国家的语言,做了特别的实用,符合当地用户的需求。这些应用平时还都特别低调,因为担心这些国家知道了是中国的应用会惹出来一些麻烦。

那么到底开发者是谁呢,他们的办公室在北京,在深圳,还有一些甚至在二三四线城市,还有一些公司在国外,还有办公室专门招聘了一些本地人来做一些本地化的工作。另一位好朋友,前几年的时候在墨西哥,每五个上网用户就有一个是他们的用户,现在只会更多,在全球已经有 10 亿用户了。在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日常在用的互联网产品是由中国的一些年轻人开发出来的,甚至还有一些产品就在中国特别不起眼的二三四线城市,只是他们都特别的低调。

千万不要再说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当你真正深入互联网行业,你才会了解到中国的互联网现在走在了全球的什么样的位置。有企业家朋友组团去美国交流,当地安排了一些创业者做分享。但是一路听下来,大家最后都在说这些人讲的想法不都是在中国已经实现了的吗?没发现什么新鲜的项目。确实如此。以前有个说法叫 ctoc 意思是 copy to China ,就是把美国硅谷的项目复制到中国,而现在更流行 CFC 意思是 copy from China ,从中国复制项目到美国。这段时间美国有个增长速度很快的项目是做外卖的,因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外卖的发展速度开始快了起来。说到这你就明白了,这不就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而且这个项目的创始人还是个中国人。

其实我们现在借助互联网的便利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互联网化水平都没有我们这么高。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机会。在全球市场接下来的 5 到 10 年,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结合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红利。过去很多人动不动说互联网寒冬了,互联网过热了不行了,这就像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还在纠结着蒸汽机是不是一个泡沫一样。在疫情之后,我们都发现最早恢复最快实现增长的都是和互联网紧密相关的产业,没有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没有外卖、网约车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一整套机制,我们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一个人在选择自己方向的时候,如果选择对了方向,顺水行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速度会快很多,而选择了一个不合适的方向,发展路径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发现很多人毕业三五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明显的拉开了,很可能大家的聪明才智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方向不一样,成长速度就不一样。我见过很多朋友,学历比较低,学校也一般,因为在互联网的行业里借助了大浪潮,再加上人也努力,实现了自己的跨越。如果你现在正在考虑未来的方向,或者刚好正处在转型的时候,建议多了解互联网的这些职业,去判断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第二,互联网岗位的薪资怎么样?大家都会关心薪资待遇怎么样呢?我们用传统行业的岗位和互联网的这些岗位来做个比较,拿产品经理、设计师这两个岗位来举例子,看看他们的平均薪资怎么样。平均薪资是把刚刚进入到职场的人和工作多年的人放到一起来统计,这样你就能够知道全貌了。

我们常常用 K 来表示千,传统的项目经理的平均薪资是每个月 15.9k 也就是 1.59 万,销售经理是 12.5k ,客户经理是 12.6k, 市场经理是 15.2k ,互联网的产品经理的平均薪资是每个月 23.2k ,可以看出,产品经理的平均薪资是远大于传统的项目经理、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市场经理的。传统的平面设计岗位的平均薪资是 8.9k 、室内设计是 10.3k 、建筑设计是 11.9k 、广告设计是 12.8k 、景观设计是 9.9k 、工业设计是 13.4k ,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设计岗位的平均薪资是 22.4k 。可以看出,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设计岗位的薪资也远远的大于传统的设计岗位。运营岗位在传统行业里面不容易找到直接比较的对象。但是整体薪资在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各种岗位里也相对偏高,而且需求量很大,容易入行。而程序员岗位平均薪资和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薪资差不多,甚至还略高一点,一直都是高薪的职位。

薪资是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体现。互联网行业的高薪本质上是优质人才的稀缺,各个企业都在抢合适的人才。就像这里的各大公司的校招薪资,我们可以看到。以阿里为例,程序员岗位的一般薪资是 27 到 35 万,这是按年来算了,优质生源的薪资是 35 万以上。产品经理岗位的一般薪资是 27 到 32 万,优质生源的薪资是 32 万以上。设计岗位的一般薪资是 27 到 35 万,优质生源的薪资是 35 万以上。包括运营在内的市场岗位的一般薪资是 22 到 27 万,优质生源的薪资是 27 万以上。

如果是在很多传统行业,可能要很多年才能达到这个薪资水平,但是互联网行业里的大公司很容易就可以给到。而且不要认为只有名校生才有机会,名校只是一个敲门砖,每年有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一样获得了机会。

在薪资的背后,还要给大家讲一讲。从整体上而言,互联网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要高于其他很多行业。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行业本身是智力和资本密集型的,本身的生产力和员工的智力贡献相关。在很多公司同等的人员规模产生的总收入要高于很多传统行业的公司,这样分摊到每个员工身上能够负担的成本也就会再高一些。

我经常走在街上观察一个商场,让这家商场运转起来。除了前期的建筑工作,还需要比如说这个营业员,各种各样的物业运营人员等等,这是一个人员相对密集的系统,有非常多琐碎的工作要做。但是同一时间,我们当时在做的这些互联网产品,一开始只有几个人负责设计、开发、运营等等。后来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真正投入到这个产品的核心里的人数也远小于这家商场了。最终这款互联网产品在是被收购的时候,有十几二十亿的市场价值,如果按照人均产出的货币价值计算,要远大于一个看起来很大的商场。

当然,这个市场价值又和资本市场的整体情况密切相关。过去这些年以及未来的一些年里面,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相关的领域一直都会被资本持续的关注了,资本的密度也很高,这些都使得互联网的整体收入水平相对其他的行业会更高一些。就目前来说,互联网仍然存在着资本上的红利。在各个和互联网相关的行业里,掌握了互联网职业技能的人们仍然在一段时间内有竞争力,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而言,在这个趋势的变化过程当中,迅速让自己发展起来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的。

第三,互联网的机会都在哪些城市呢?首先是北上广深杭,大多数互联网巨头都在这里,在这些城市竞争比较激烈,但是机会也很多。大量互联网公司和从业者的存在意味着你能够获取的资源都会更多一些,平时耳濡目染也会有更好的圈子。然后是武汉、重庆、成都、南京、厦门、天津、西安、合肥、长沙、郑州等等,这些城市的互联网产业增长速度都不错。最近发现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在从北上广深杭往其他的城市发展或者是专门设立分布,因为这些城市的人才密度在不断的增加,同时成本又没有那么高,互联网的高收入在这些城市就显得尤为突出,可以吸引很多的人才。另一个典型趋势是很多二三四线城市的传统产业在快速和互联网结合。原本这些企业在传统行业做得还不错,但是现在都发现自己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很多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的人都被挖到了这些企业里,未来在这些传统产业里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我经常建议很多刚刚工作的同学,把职场前两三年的工作当做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延伸,你是在选择学校,别管这个学校在哪个城市,只要机会不错,你都可以考虑先去那里,就像又在学校里读书一样。你想想你以前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会因为这个大学不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就不去吗?先不要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一开始先不用定下来,自己以后就在哪个城市,在哪里工作。

如果你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各个大城市首先是首选,因为确实机会会更多。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已经很明显的发现了互联网机会和互联网的职业在向二三四线城市持续的下沉。现在经常有人在大城市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两三年之后,回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去寻找机会。对于很多地方来说,这就是降维打击,也就是用自己所学到的最新的东西,在竞争力没有那么强的地方快速地脱颖而出,未来二三四线城市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也正因为如此,大家要尽快的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占住自己的位置,这样未来无论是在一线城市立足,还是在二三四线城市获得相对优势,你都会更有竞争力。特别要强调,在二三四线城市的传统企业里,互联网的职位正在快速增加。因为大家未来都要把业务放到互联网上,这些工作不一定是让你做一个 App 出来,但是需要在互联网上做业务。需要去获取客户,程序员需要的可能都少一点。但是业务型的产品经理、设计师还有运营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第四,996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网上经常有人说互联网行业 996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真的特别累吗?会不会干几年就干不动了?我想告诉大家,其实并不是所有公司都 996。 互联网行业很大,有加班特别严重的公司,也有工作相对轻松的公司。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极端情况,有一些公司加班确实特别的严重,而且是被迫加班,不是大家自己为了把工作做好,而纯粹是为了故意让大家为了加班而加班。这种公司我们都特别反感,希望大家避开这些公司,这种公司数量就那么多,找人打听一下,完全可以避开。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比很多清闲的传统行业的一些工作要紧张,但是又比一些特别高压的传统行业的工作要轻松很多。关于加班的问题,有一位同学是从事某个传统行业的,他说自己那段时间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特别的辛苦,非常不容易。这样的工作其实很多。但是因为互联网圈的人一般都活跃在网上,只要涉及到互联网行业的事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特别容易传播。互联网圈的人往往掌握着话语权,但是很多更辛苦的行业关注的人却比较少。

那么为什么互联网的这些工作又比其他很多行业的工作要轻松一些呢?我举个例子,我经常看到医院里有很多的医生护士,她们在工作的时候一直都很紧张在不停的忙着。但是互联网公司的人在工作期间有很多间隙的时间,不需要一直精神高度集中,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摸鱼,其实就反映了这样的现象。所以你会经常发现,大家在上班的时候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有时候刷视频等等都很正常。

总之互联网的真实情况是加班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公司的强度并没有那么高,如果和各个行业对比的话,在中等水平。但是当然我们都希望未来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不加班。如果你刚好要去一些发展不快的行业甚至夕阳产业工作,那么加班更严重,收入还低,要么周围的人都在混日子,浪费时间,收入同样也低。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你到互联网行业工作。但是如果你去的行业本来就钱多事少,离家近,那其实也挺好的。所以你在选择职业方向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

第五,35岁就找不到工作了吗?还经常有人问互联网行业是不是 35 岁之后就没人要了?真的是这样吗?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5 年前类似的问题,还是互联网是不是只能干到 30 岁?估计五年后网上流行的问题会是互联网是不是 40 岁之后就没人要了?这什么原因呢?中国互联网从业人数的井喷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移动互联网从 2010 年的时候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随后几年增长迅速。而在这期间加入的人年龄大一些的,也到现在 35 岁左右。也说绝大多数互联网的从业者都还在 35 岁以下。以后,互联网的从业者会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一样,也会有各个年龄段的人。到那个时候大家就见怪不怪了。

互联网的工作非常需要经验,越是工作时间长,经验越多,企业往往越需要。其实年龄大有时候是有优势的。现实当中并没有看到有几个人真的是 35 岁找不到工作的。更多的时候也是因为互联网的从业者都活跃在社交网站上,这样的话题更容易被传播。而很多真正对 35 岁以后的人不友好的行业并没有被曝光出来。另一方面确实在各行各业都一样。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年龄大,能力和年龄不匹配,又期待更高的工资在哪里也吃不开。

互联网的职业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年龄、性别、学校、学历、专业等等都没有那么的重要,要靠能力吃饭。换个角度想一想,一些人还在担心互联网的从业者 35 岁就不行了,却没有发现很多互联网的从业者在 35 岁之前工作一年,相当于其他行业的人工作三五年的收入水平。

第六专业学历学校是问题吗?我们再来详细的说一说。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程序员的专业背景要求如何呢?产品经理和运营岗位 100% 的人都是转行的,因为大学里根本没有对应的专业。如果面试的时候有人觉得你专业不对口,你可以问他你是什么专业毕业的,最后一定会发现它也是转行了。以前经常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其实在这里应该说任何人的专业背景都不会妨碍他做产品经理。但是当然他得通过学习把专业的知识体系补充上。设计师岗位里面,有 50% 的左右的人是设计相关专业背景的,另外 50% 的人什么样专业背景的人都有,这和大家以往的印象可能不一样,认为设计就是以前学过设计专业、学艺术的人来做的,其实互联网的 UI 还有 UX 有用户体验等等的设计,现在又被称为体验设计,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是和传统的设计或者是艺术专业相关的,更多的工作是如何让产品你的体验更好?有很多机械、土木、生化、环材、金融、法律管理、中文等专业的学生在做这个方向的工作。没想到吧,关键是你得对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等等要感兴趣,这样就没有问题。

程序员岗位的大多数人确实都是计算机专业背景出身,在计算机系学习并不一定,就能够成为程序员。程序员还需要有很多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但是无论什么专业背景,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够从写代码当中获得乐趣。如果可以,那么一样,你也可以尝试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如果你去其他很多行业,转行转专业会有很多的限制。比如你想一想,你从来没有学过医你能够去医疗行业吗?从来没有学过金融,你很难进到金融领域里面去。

但是在互联网的职业里面,反正大多数人都是转行,对于专业背景就很宽容了。学历低学校一般的人能做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程序员吗?在招聘的时候对学历学校有硬性的要求吗?对于招聘实事求是地说,在应届生校招的时候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学历高或者是学校相对比较好的人,能够获得的机会相对也就更多,更容易进入到一些公司。这本身可以理解,对于公司来说,筛选人才是有成本的,而学历和学校作为一种筛选方式,能够降低这个成本。所以在每年的校招的时候,如果你的学历低,学校也一般确实会处于劣势,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有拿得出手的项目作品,你的专业能力和职场的底层能力都还不错,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那就能够突破这个限制。毕竟公司招聘人才最终还是要看你到底能不能够做事情,能不能够给公司贡献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行业总体是一个对年轻人特别公平的行业,只要能力足够,一切限制都不是问题题。

如果你已经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几年,这个时候呢学校啊学历的影响呢就会非常弱了,很少有公司会看重一个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互联网人的学历。互联网的这些工作实践性都很强,你做得好做得不好,大家都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来。其实你在竞争的永远都是和你同一个阶段的人,只要你能够让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强,和别人相比更突出。那么机会就可能是你的。

我给大家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有一位同学学得非常好,但是他是中专学历。我特意问了一下阿里的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中专的学历是否可以呢?我问他说,这个同学的学历比较低,是中专,那你们有特批吗?他可以到你们那去工作吗?因为他的能力确实很好。他告诉我说他们那里应该是可以的,而且之后还说他们主要就是看能力。当然后来很可惜的是,这位同学没有去选择去阿里,但是后来也去了一个很有名的公司。因为很多人都在纠结这样的问题,所以告诉大家大企业里的团队负责人的态度,让大家都能够明白。

对于其他很多公司来说,大家也都是一样的,核心就在于看你的能力究竟怎么样,能不能为团队为产品做出贡献来。我也特别想鼓励起点低的同学,不要怕一门心思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好。天助自助者。顺便说一下,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人是半路出家,在其他行业里面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甚至还有 30 岁以上的人,到那个时候才开始转行的。最后也没有问题。大家现在也在互联网行业一直在往前去走,因为互联网现在其实特别缺合适的人才,其实大家更看重的不只是你的背景,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能力,你能不能去做出事情来。

第七,性别是问题吗?关于性别的影响我先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以产品经理来说,先说一下产品经理整体的男女比例。 2020 年的时候,这个比例是 61.8% 和38.2%,基本上是六四开。

男性比例其实稍稍多于女性。但是如果对比其他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和职业,产品经理的性别比例还算比较均衡,整体上对女性也比较友好,几乎没有针对女性的职业歧视等等。甚至在很多时候,女性确实还有一些优势。因为产品经理需要沟通和协作的地方很多,要和各个工作岗位上的人一起去配合,特别是程序员男性占绝大多数。而另一方面呢,产品经理因为要提需求更多的时候呢还经常要改需求,很容易和这些相互配合的角色产生矛盾冲突。这个时候作为女性沟通的时候就要更容易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女性就会受到照顾,也不应该这样男女应该平等。而是女性在沟通的时候亲和力一般会更强,矛盾就不容易升级了。但是在专业能力上面,无论男性,女性也无论什么背景应该具备的能力都是相似的。而在设计师岗位,从业者男女比例是 1 比1,视觉设计类的女性占比要比男性还高一点,是51.8%,比48.2%。这样的比例和我们平时在各个公司看到的情况差不多。

运营的岗位女性人数一般会更多一些,而程序员岗位则是一个极端。确实男性程序员的数量要远多于女性程序员。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女性程序员在专业能力方面一点都不亚于男性程序员,主要还是大家的职业偏好不一样,女性更愿意选择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等岗位。一些特别优秀的女性的互联网从业者,像梁宁老师,陶宁老师等等。你看有这么多优秀的女性。当然还有其他在各种各样的,不管是什么地域,民族或者其他各个方面的,我们认为都是一样的,一定要平等,没有任何人有特权,也没有任何人应该被歧视,大家都是平等的。

第八,这些工作饱和了。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互联网的这些工作感觉谁都能做,待遇高,所以我要去做。另一种声音说现在这些工作都已经饱和了,找不到工作了,我还要去做吗?发出第一种声音的人。有一些人参加了各种水分很大的速成培训班,交了动辄两三万元的培训费用。然后学了一些软件操作或者会写简单的代码,就认为自己已经入门了。但是实际上这些同学根本没有学到真正的能力,一些不靠谱的培训班也在推波助澜,帮助学员在简历和作品方面造假。原本需要一番学习和沉淀才能入门的同学被训迅速地推到了市场上去找工作。

造假的培训班看起来在帮助学生,但是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己教的不好,水分很大的事实。而对于同学来说,自己交了钱,不能够通过正常的能力增长找到工作,而需要通过这种造假的方式。其实自己也受到了损失。特别提醒大家一点,如果你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些公司在招聘,等去了之后,他们告诉你需要培训,等你学完了之后再给他们钱,这样的不要轻易相信他们,为了骗你贷款。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工作真的饱和了吗?当然不是,现在很多公司都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有潜力的初级人才到中级人才,高级人才都有企业有需求。在待遇方面,企业也愿意向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倾斜。原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和一个水平一般的人,生产力和创造力可能相差十倍以上。没有真正入门的浑水摸鱼型的人才,工资低,但是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也很小。而哪怕是刚刚入门,但是能力合适的人才,工资稍微高一点,创造的价值却要大很多。如果你是企业的负责人,你会怎么来选择呢?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互联网的薪资水平,你就想一想,如果互联网的这些人才真的已经饱和了,那么老板还愿意给这么多钱吗?这些平均的薪资不会下降的,跟其他行业都差不多。但是你看现在,事实是这些平均薪资仍然很高,这就说明了现在这些行业还是缺很多真正的人才。所以如果你是真的要从事这些职业,不要害怕竞争,你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些水分很大,并没有真正入门,而是只会操作软件的人。真正的对手是那些已经入了门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人,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因为整个行业的高薪促成了很多浮躁的人,企业想找到合适的人反而也有些困难了。

以我的观察,在过去这些年,直到现在,无论是新手还是中级高级的互联网从业者,只要真有能够符合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合适的项目和作品,没有见过有找不到工作的,大家,都在努力地找到更好的工作,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再往前前进一步。当我们在选择一份职业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个职业本身,还要看你在拿什么样的职业来对比大多数行业的各种职业,其实本身都是饱和的,因为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并不存在巨大的缺口,但是都需要新人。因为大家不断在行业内在各个公司之间流动,需要新鲜的血液。相对这些行业里的传统岗位,所有的互联网岗位现在仍然存在着机会和红利。对于个人来说,你要在行业内占好坑,让自己成为更有经验和资历的人,在更高的层次上和更高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才是理性的选择。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讲了这八个问题。归根结底,你要想选择一份工作,就要去考虑这些因素,机会,薪资、地域、工作强度、年龄、专业学历、学校性别、将来的发展空间如何等等。但是更重要的因素其实是你的兴趣,你自己是否长期愿意投身到这个行业里?如果相比其他很多工作,你平时就更喜欢互联网上的各种事物,对互联网的这些工作更感兴趣,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乐趣。那你就坚持下去,抓住行业的红利,在浪潮上往前快速地走,希望大家最终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勇往直前,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需要考虑这8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