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与周国平

图片发自App


        我偏爱散文,所以在中国文坛,我最喜欢余秋雨和周国平。


        余秋雨与周国平少年时代都在上海长大。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我发现有个有趣的事,他们相差一岁,但生日数字加起来都是1977。仿佛冥冥之中,有种神秘力量暗示,他们写作虽然内容各自,风格不同,


        余秋雨说的是怎样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周国平说的是人应该珍视自己内心世界,过简单而丰富的生活,他们共同点都是在讨论人该怎样生活。

        他们经历也有许多想似之处,都是在大动荡的年代,别人头脑发热,卷入大洪流之中,荒废学业,而他们却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储存了精神力量,在后来的机遇到来之际逐渐释放。他们先写学术著作,独占鳌头后,而后,“不务正业”,开始写散文,余秋雨写文化散文,周国平写哲学散文。


图片发自App


        初中毕业那年,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信客》,非常惊讶,这是谁写的如此细腻,如此丰富详实,非一般作者能写的出来的。


        后来,在一位发小推荐下看了《文化苦旅》,被作者清丽的文笔吸引了,被丰富的内容迷住了,就这样认识了余秋雨,知道了曾让我惊讶的文章是他写的。后来陆续读过他的其他作品。


        有一天,在读大学的朋友突然对我说,余秋雨的书不值一读,而且他的为人有问题,现代没人读他的书了。当时,我非常奇怪,以前,那么欣赏他的文章,怎么突然间就变了呢?他的文章还是那些文章啊。


        也许是我比较浅薄,我一直喜欢余先生的文章,虽然,《千年一叹》写的匆忙,文章简单,短促,读起来没有以前的文章篇幅较长,思想深厚,韵味悠长,但依然不乏精彩之处,不时冒出闪耀的亮点。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是诗化的,抒情星星点点地分布其中。抒情与枯燥的理论结合在一起,让人觉得很舒服。他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概括和辨析能力,晓畅明白,干净利落,入木三分,绝不拖沓。别人的说理可能枯燥,他说理让人有润泽之感。

        进入网络后,结识一位我很尊敬的女网友,她很有学识,但她对余秋雨大加鞭挞,她欣赏朱大可,我特地在网上找到朱大可评论余秋雨的文章,虽然,文章有可取之处,指出了他文章的不足之处(余先生的文化眼光也是不断拓展的,最初的一些著作立足点可能是有些狭隘,观点不够新颖,角度不高,后来在《何为文化》以及各种场合的演讲中,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但是,其中多数是人身攻击和对余先生的嘲弄。对于,不谈论文化思想,而攻击人身的行为,我非常反感。

        世人对余秋雨先生多有误解。

        多年以后,我在他的《吾家小史》里,了解了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


        我是始终崇拜余先生的,其他的不说,单凭他辞官踏上万里征途,冒着九死一生去实地考察文化古迹,克服艰难困苦,写出辉煌巨著,这种勇气,就是所有知识分子敬佩的榜样。而且,在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并没有止步,并没有享受安逸的生活,而且,还在不断地思考中国文化,不断奔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余先生对文化研究的面不断扩大,从中国文化到希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他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论述的观点有不少突破,已经成为中国“国宝级”文化大师。


        在我心灵的庙宇中央,竖着余秋雨和周国平,其他在都在他俩身后左右,如同如来后面的众多小菩萨。



        二十年前,我喜欢买诗集散文集之类的书,在一本《精美散文》里,我读到几篇与众不同的散文,作者是周国平。那时,我不知道周国平是何许人也,把他重合到李国文身上,以为是民国时期的大家。直到去年,我闲下来,对尼采很感兴趣,于是,找到一本《悲剧的诞生》,翻译是周国平,前言有他大段的论述,于是,对他文字非常感兴趣,买了一本他的散文集《安静》。读着他的文字感觉非常合我的口味,他的文字平和亲切,思想深邃,但文笔朴素优美。从文中可以感觉到他是个不做作,不卖弄,很本色,真性情的人。


        而且,他对世界哲学博览群书,通今达古,哲学观点虽然并不新奇独特,但他的文章是最好的哲学启蒙,智慧的启蒙,也是人生的启蒙,我可以通过他的文字这个切入口,去了解繁如星辰的外国哲学著作,熟悉哲学基本原理和人生最本质问题。我觉得他的书是中国最该普及的启蒙读物。读他的书就像喝喝香浓的咖啡,让心舒爽、兴奋、迷醉。


        读周国平的书,我都非常认真,并不断思索。他概括力很强,文中常有精彩的归纳。我常在堪称经典的句子下,划下横线,以便以后查找引用。我很少买书,但他的散文和随笔,只有两本还未到手。在读完最后两本后,我会重新一一研读,并做读书笔记或者写点联想。


        近来,我看余秋雨和周国平的演讲视频,越来越感觉,他们好像是在做同一件事,就是还原人的生活本该有的生活面貌,周国平在“建筑地基”——阐述人最本质最内在的生活,也就是心灵和灵魂,所谓的哲学;而余秋雨在“构建房屋”——论述人外在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言谈举止,所谓的文化。这是人的两个面,内在和外在,但他们都是统一体,不能分割的。


        他们虽然研究的重点不同,但最终是殊路同归,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在研究哲学和文化,把从中感悟到的最高的最透彻的道理,展现给读着,带领读者进入更高的精神层次。


        我喜欢他们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秋雨与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