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学概论》第四章 雪漠心学方法论40

(二)红尘事上修

明心见性之后的闭关确有必要,但一味闭关并不可取,闭关是为了使初悟之心有坚固力,为事上炼心打下牢固基础,不至于在应事时发生散乱退转。而有了一定的坚固力之后,便需要进入红尘世俗社会,在与人群、各种事物之接触中,进一步炼心,可以说,事上之炼心方为真正的炼心,最终实现真心光明无时无处不显发,也必须经由在事上保任而达成。

一、防止真心智慧落空于“理”之层面。部分人即使在理上完全明了,见地也很高,甚至有很好的修行觉受,但是若不切实做事,则会陷入虚寂之中,永远停留在理上,进入不了事之证悟,一旦遇到对心性冲击力极强之事,便无法自持,失去明空智慧。并且没有行为的悟,不是真悟,所有的修行,都必须建立在对人格的锻造和提升上。阳明曾言:“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是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个虚寂。”因此,阳明心学提倡“事上练”,提倡“知行合一”,正所谓“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故而强调将致良知落实于儒家伦常之行为准则,落实于忠孝亲仁之上。佛家的修行也并非一味好静,世人大多以为佛家修行人“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与世隔绝,其实不然。大乘佛教文化的精神,在于普度众生,从未只顾自己清净而对他人他事不闻不问,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而已。例如在香巴噶举文化的传承中,有的成就者以广收弟子传播教法为其修行事业,有的成就者以文学艺术创作形式作为其事业,典型者唐东嘉波(【唐东嘉波】笔者在《空空之外》中说过,唐东嘉波生于1385年前后,是香巴噶举的著名大德,是藏戏之祖,在西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造桥百余座,利益无数众生。他也是大手印文化的证悟者,被尊称为“成就自在唐东王”),进行戏曲创作和表演,被尊为藏戏之祖,并且筹集资金修桥建庙,造福藏地群众。

可见,一切事皆可修行,修行必须落实于事,并不需要另外去寻找一个专门的修行方式,就在自己日常工作生活和兴趣爱好之中,皆可修行。经商者在经商活动中修行,文化工作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修行,教育者就在教育工作中修行,即使是为官者,在政务中也可修行。《传习录》记载:“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阳明)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有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唯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所谓修行,就是在当前之事务上,始终保持对自心之觉察,是为炼心。

二、遇事才能发现检验自己,看自己是否真的具备了定力,是否真的能够放下牵绊,能够超越诱惑。并且,潜藏的心灵污垢和细微习气,只有在遇到特殊的境况之时,才会暴露出来,而暴露之后,才更便于清除。遇到不称心之事,可检验自心是否仍有嗔恚;遇到诱惑可检验自心是否具备定力;遇到两难之时,可检验自己是否有正见和决心,等等。禅宗二祖慧可将教法传给三祖之后,便韬光混迹,变易仪相,入酒肆,过屠门,世人质疑之:“师是道人,何故如是?”二祖答:“我自调心,何关汝事?”二祖进入酒肆、屠门,是看自己面对纷繁俗事时,心会不会动,借以调心。六祖惠能同样如此。开悟之后,他到猎人堆里,隐姓埋名,待了十多年,磨炼心性,保任真心,十多年过去后,世上万境,都不能影响他本有的那种明空智慧了。另外,佛家文化中,有“逆增上缘”之说法,是指修行中所遇之困境、逆境和阻碍。人之常情是遇到阻碍便心生烦恼,而佛家却视之为一种增上缘,即助力,便是因为困境、逆境和阻碍,于人之心性是绝好的磨炼机会。琼波浪觉从早年奔赴印度求法开始,便一路伴以各种违缘和阻碍,如同修之嫉妒、仇人之陷害、求索之反复不得,而他始终将其当作修行的资粮和炼心的工具。从磨难中汲取营养,已然成为人类社会中有所成就者的一大定律,不经磨难与考验,难言成才成就。歌德有一首诗——《琴师》:“谁没有和泪啃过面包,谁没躺在床上哭泣呻吟,度过充满哀愁的深宵,天神啊,他们不会认识你们。”未经历过苦难之人,不会认得天神(即高于人类的一种存在,也可视作为人类之精神信仰),未经苦难之人,也不会认识自己的心。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爱不落下》“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漠心学概论》第四章 雪漠心学方法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