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拥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潜力

咱们遇到问题想要去解决它的时候,通常的思路都是先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也就是找到“病根”,然后从根本上解决。

像是麦肯锡解决问题七步法,或是圈外的解决问题五步法,都是用这样的思路。

如果你经常用这个思路,可能会发现有的时候,它好像就失效了。

01

特别是在心理咨询领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来分析心理问题的话,往往会朝着过去分析。

比如回忆过去,看看自己有没有精神创伤,是不是童年的时候留下了什么阴影,原生家庭怎么样……

跟心理医生聊了N年,花了几万块钱,无数次痛哭流涕之后,终于找到“病根”了——都是妈妈的错。

然后……呢?要想回到童年重新来一次,解决方法大概就只有发明时光机了。所以,有时候找到了病根却无能为力。

而且像这样追溯,可能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同样的原因,比如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没钱。

这也是为什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这套做法,现在越来越被心理学家们排斥。当然,有些大学还在教弗洛伊德,但不会是在心理学系,而是在文学系。

而且,如果一直用这种视角关注过去的原因,只用这些原因来解释现状,还会更容易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认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是未来,都由过去的事情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比如自己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家庭、环境、经历,所以没法改变了。

02

那怎么办?有个相反的思路,不找病根,找「亮点」。

《瞬变》这本书里有个真实的例子:现在有个问题学生,总在学校里惹麻烦,破坏课堂纪律还干扰老师讲课,动不动就被送到校长室罚站。如果你是他的心理辅导老师,要怎么办?

如果用“找病根”的思路,就可以分析出是因为他家里有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他从小就没有父母管教,他的性格很暴躁……

但是,就算知道这些,也只能表示同情和理解,班主任也爱莫能助呀。

那如果是「找亮点」的思路呢?

例子里,心理辅导老师跟这个孩子聊了一下,问他在学校里有没有哪位老师的课是他比较喜欢上的?

孩子说,他还算比较喜欢史密斯老师,在史密斯老师的课上,他好像就没捣乱过。

老师接着问,史密斯老师对你有什么不同嘛?

通过不断引导和梳理,老师帮孩子总结出史密斯老师的三个不同:

1)每次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史密斯老师会和他打招呼,而别的老师都不但不理他、而且还故意回避他;

2)史密斯老师会安排一些他会的问题让他在课堂上回答;

3)史密斯老师在课堂上布置题目之后,会专门走到博比的身边,确保他听懂了题目的要求。

这三个不同,就是「亮点」。心理辅导老师得到这些亮点之后,马上召集了这个孩子的其他老师,建议大家用这些方法,大家也都很乐意去尝试。

结果,大家这么做之后,这个孩子的表现果然大大改观,去校长室的次数降低了80%。

03

其实这个方法还是一种正儿八经的心理治疗方法,叫做「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名字太长,咱们就叫它「焦点疗法」吧。

这种「焦点疗法」完全不去追究你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它只会去挖掘你那些好的特例,也就是找到你的亮点。

比如说,有一对婚姻亮红灯的夫妇去做婚姻咨询。

用焦点疗法的心理医生会问他们一个「奇迹问题」:假设今天半夜有个奇迹发生了,你们一觉醒来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迹象,会能让你们相信奇迹真的发生了呢?

在医生的不断启发之下,这对夫妻说,如果他们开始互相倾听对方说的话,那就是奇迹。

这时候,关键就出现了,医生就接着问:你们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吧?你们至少偶尔也会有相处融洽的时候吧,那你们上一次出现这种奇迹状态是什么时候?当时是怎么做的?

这个时候他们的回答,就是心理医生要找的「亮点」了。

04

看起来好像只是提问题、找亮点,但这背后其实需要一种很强的「相信」。

需要问问题的人、帮忙找亮点的人相信,每个问题都会有亮点、有特例,而且更重要的是,相信被提问的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且答案就在他们手中。

这其实跟教练(coaching)的思路是高度匹配的。

教练在和被教练者沟通的时候,都会带着这样的「相信」,相信被教练者拥有足够的潜力、能力、资源可以解决问题。

而且这个沟通同样是不关注过去,只关注未来。只关注你究竟想要去哪里,而不去纠结你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就好像下围棋一样,重要的是把当前这个局面走好,而不是追究自己是如何走到这个局面的。

无论是「找亮点」还是「教练」,还有一个好处——解决方案是你自己发明的。

这会避免很多抵触和学习的时间,只需要把这个方法复制一次就可以了。

你,永远拥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潜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永远拥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