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你,总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写在前面的话: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的额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

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01

人外有人

前两年,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华为一名员工刚入职,非常有激情。入职后非常努力,他能够像鹰一样鸟瞰全局,又能像狼一样体察细节。他发现华为的管理和战略有问题,于是深情款款,写一封“万言书”给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任总看完后非常感动,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于是回复道:如果你有精神病,请马上去治,如果没病建议你辞职。

不论是刚入职场的菜鸟,还是入职了几年的职场老鸟,仍然会有浮躁的心性,虽然外表彬彬有礼,但内心骄傲自大,和那名写“万言书”的华为新员工一样,指点江山,眼高手低。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入职前三年,不要跟我谈战略,谁谈开除谁。”深以为然。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进入公司前三年,不要给我讲战略、定位、思考、改革,别爬得那么高。先做个好员工,踏踏实实把自己这个工作做好。战略远远超过你想象,我们这些人几乎二十四小时在思考我们的战略。战略是要把使命感、价值观、愿景、组织、人、文化都合起来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为什么说年轻员工或者刚刚进入三年的员工不要谈战略,因为没把战术做好是不能考虑这些战略。以前我更狠,谁跟我谈战略,我把谁开除出去。

——马云,在阿里新人交流会上与员工的对话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留在杭州,要来上海?

我说,杭州容得下我的肉身,却容不下我的灵魂。

公司成立了7年,期间队友来来走走,仍然有人问我为什么留在这个地方?

我指指了旁边新天地的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十三个代表,走的走,散的散,开除的开除,牺牲的牺牲,最后只留下了两个....

02

天外有天

达克效应

94%的教授说,他们的“工作水平高于一般”,只有6%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在成为优秀教授的路上还有很多学习空间;

88%的司机说,他们比一般的司机驾驶技术更娴熟(包括那些因为交通事故躺在医院里的司机);

75%的商界人士认为,自己比一般的商人更有正义感。

这种认知偏差被称作“达克效应”(D-K effect),其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邓宁和克鲁格的研究显示,

人们对于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

当涉及人格时亦是如此。向人展示并使人确信自己的积极乐观,令大部分人误以为自己比一般人更富有责任感、协作能力和内涵,更可靠、独立、体贴、友好、礼貌。

于是邓宁和克鲁格得出结论: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至少会把自己的能力评价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越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越弱越牛逼,越强越谦虚。

著名喜剧演员,电影《疯狂原始人》的编剧约翰·克立斯(John Cleese)曾在一场演讲中用一句有趣的话阐释了达克效应:

如果你非常愚蠢,你怎么可能意识到你非常非常愚蠢呢?你必须有相当的智力才能意识到自己有多蠢。

乌比冈湖效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作家、幽默家盖瑞森·凯勒在其作品中虚构了一个小镇——乌比冈湖小镇。

凯勒说:“所有的女人都很好强,所有的男人都很好看,所有的孩子都不同凡响。”虽然是开玩笑写的,但凯勒的描述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现在被称为“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

这个理论也阐明了同样结论:人们对于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

大多数时候,你的决策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你的大脑会开一下小差,让你失去理智。

心理学家发现,产生非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源自一个奇特的现象,称为“自我本位偏见”。我们都有一个脆弱的自我,它会用不同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不被外面残酷的现实所侵害。

我们将成功归功于自己,将失败怪罪于他人。我们欺骗自己,夸赞自己举世无双,比一般人都要能干,而且将来还能发大财。

03

以镜为鉴

如何看到真实的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对别人过于严苛,而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

如何真实地看待自己?要学会从他人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好办法。

他说人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已知的东西,同时低估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容易出事儿的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东西。为了克服这个思维误区,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而那些对自己评价更准的人的思维过程是:他们承认自己的观点经常有偏差或错误,然后尽可能保持客观,因此他们更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并拿出实际行动。你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估算这些评价的可靠性。

这是我见过中文翻译最好的乔布斯名言:

“Stay foolish,Stay hungry”(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自我幻觉并非一无是处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比实际更强大,更有力,只有抑郁症患者能够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这种“自我意识”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之中,并非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举个例子:

所有动物对实时反馈是有效的和灵敏的。例如说羊吃草,突然来了一头狮子,羊掉头就跑,这就是羊的实时反馈。

而对延时反馈是认知不足的。如果每次羊吃草,在两个小时候都会来一头狮子,羊没有办法未雨绸缪,它不会提前一个小时做好预警,而人类就可以。

人类不仅会放大自我的能力,还会放大未来的恐惧和期望。

人类之所以能未雨绸缪,在流感散播之前焚烧家禽、隔离病人,在洪水泛滥之前筑牢堤坝,在重要演讲的前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就是因为有这种“自我幻觉”在支撑。


04

扎根

人的发展说破天也就纵向和横向俩方向,努力也就这两个突破口。

纵向就是工作上着手,努力升职,这个方向辛苦一点。不但领导岗位数量有限,天花板也比较难突破,到了企业中层也会面临到年纪滚蛋的问题。

横向就是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资源发展副业,做投入小边际杠杆大的东西,尤其开始的试错成本一定要小。这个做好了赚点钱真不难。

不论你如何合纵连横,你都需要扎根的心态和能力,始终记得扎根是你的长期战略,才能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坊间热议的财务自由或睡后收入什么的,学会理财和投资,确实能帮你提升被动收入;但要注意别临时抱佛脚贸然投资理财,人们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突然去理财,财给了你一个左勾拳,一记右勾拳,打的满地找牙叫爸爸,看你还敢不敢再理财。 这两年连续暴雷的数字货币,P2P都是一样的道理,好多人倾家荡产返贫,说到底是一群没常识的吃瓜群众做起了发财梦。

PS:假定,你毕业第一年存1万,第二年存2万...以此类推,每年多存1万。

如果平均每年取得7%的理财收益——

那么存上10年,第11年末时,你能大概拥有近80万。

这个钱,已够很多人,付个首付、结个婚,安家置业了。

换种角度来说,储蓄就是一种扎根,是未来一种值得强化的理财策略,可能比大多数策略更好理解吧。

当然,我欣赏生活有品质的人,很多时候钱花好了,确实是换一种形式陪在你身边了;我也认可努力储蓄的人,不能因为投机的幻觉,而忽略基本的努力。

如果能将两者好好结合,内外双修,那会是金星所说的生活真谛吧——完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秀的你,总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