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工程第四节笔记

一、基本理论

1.基本行为原理: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特定的环境背景(前提A)下的产物(行为B),又都会反作用于发生该行为的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结果C)。行为ABC。

任何一个行为都延续着这样的前提一行为一结果的序贯联系。在这个序贯联系中,行为直接由前提刺激引发的,这类情况称之为应答条件化(经典条件反射);行为由结果而进一步影响的,这类情况称之为操作条件化(操作条件反射)

2.行为主义的口号: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想知道的。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所需要的就是刺激---反应、强化----惩罚。

4.行为主义的历史:

巴浦洛夫的狗  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条件化) A导致B

桑代克的猫   猫走迷笼   尝试--错误定律(试误)

华生提出刺激---反应模式,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斯金纳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化),C导致B

班杜拉 替代学习(观察学习)、自我奖励或批判、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二、刺激---反应

例子:1.手在头上一划,有的人微笑,有的人哆嗦,有的人吓跑了。2.酒桌上有人讲了色气笑话,有人哈哈大笑,有的人脸红,有的人走了。

行为主义解释:刺激相同,但反应不同。

精神分析解释:这个动作唤醒了他过去的回忆,叫移情。

三、强化---惩罚

强化:使一个行为维持下来的方法叫强化。  内涵

正强化、负强化     外延

惩罚:使一个行为减弱或消失的方法叫惩罚。 内涵

正惩罚、负惩罚      外延

例子:孩子一说谎,他爹就打孩子,孩子的说谎的行为降低了,打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惩罚。只要孩子说谎他爹就打他,打孩子的行为增加了,孩子说谎降低的行为强化了他爹打他的行为。

正强化:给他一个好的刺激,使好的行为维持下来,继续发扬光大。

负强化:拿走一个坏的刺激,使好的行为维持下来,继续发扬光大。

正惩罚:给他一个坏的刺激,使行为减弱或消失。

负惩罚:拿走一个好的刺激,使行为减弱或消失。

例子:一个孩子由70分考到了80分,我们希望他能考90分,我们就表扬、赞美他,给他好吃的,希望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这叫正强化。如果一个孩子由70分考到了80分,因为他平时非常讨厌刷碗,他爹就说只要你能考到90分,我就不让你刷碗,他为了不刷碗努力学习,这叫负强化。

来访找到咨询师的时候是因为使用正强化和正惩罚无效,所以我们使用更多的是负强化和负惩罚

家长不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所以有时是无效的。

温柔的坚持:即要温柔又要坚持。

四、学习方式:

习惯化:很多事情都是习惯化形成的。

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条件化):A导致B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化):C导致B

学以致用,解释日常生活。

五、专业or职业?

水平高低:时间+实践

六、人本主义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学会运用:牛郎织女的24小时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当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发生矛盾时生理需要更重要。

例子:(1).战场上,军人为了喝水,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喝水。

(2).乞丐和阿姨的对话:

阿姨:你洗了脸我就给你钱

乞丐:你给我钱了就去洗脸

生理需要和自尊需要的冲突

(3).打扑克是满足的哪种需要?

内方外圆,内圆外方,内方外方,内圆外圆

王阳明:知行合一

2.自我概念:我以为我是谁

七、认知心理学

行为是怎么做,认知是怎么想

刺激 ----(认知)----反应

认知(认知心理学):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内涵

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外延

认知(普通心理学):认识

 认识--领悟疗法(钟友彬):是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又称钟式疗法。他的理论基础是在精神分析上,他认为目前的症状是早年创伤造成“心理发育停滞”的结果,而不是“错误认知结构”造成的结果。

同出而异名,同名而异出。分清基本概念。

根据认知理论模型,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是由紧密衔接的若干阶段组成的,首先是刺激物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再经过以往经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件作出评价、对当前事件加以解释,或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期;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期进一步刺激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

感觉:对个别属性反应。

知觉:对整体属性的反应。

心理问题:病(可以改变)+人格(无法改变)

区分哪些是病造成的,哪些是人格造成的。

例子:孩子不爱学习,上网成瘾。咨询师可以改变上网成瘾,但无法改变不爱学习。

八、人性心理学

郭念锋

1.人性: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叫做人性。  内涵 

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     外延

2.人性心理学: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精神就是心理

3.心理动力: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探究本能;依存本能(依恋本能)

三种发自人性本能,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坐下来学习---需要----动机----目标

人性心理学:看来访的需要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

人本主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五个需要

李老师的分法:生理、心理、病理需要。

4.个性心理

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要矛盾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个性心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现实和理想越接近,越健康

5.情绪与健康

人有三种发自人性的需求,需求获得满足,产生正向的、有利于健康的情绪,否则产生负向的、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高兴---需要得到满足----思考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

不高兴---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思考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关注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他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例子:脸上的色素斑你能不能接受,接受就达到了平衡,不能接受就无法达到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强基工程第四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