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家长不断自我要求与成长的过程?

    《论语》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从自身修身而起,扩而充之,从而教人、教子,齐家治国而平天下的。《中庸》也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它其实是讲,做人和射箭一样,箭射不中,只能从自身找原因。

  其实做人与教育孩子一样,如果一个家长孩子教育不好,那么首先应找的是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到孩子身上去找原因。几乎可以这样说,孩子存在问题,首先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家长,其孩子最终会获得不小的进步。凡孩子存在问题,只找孩子问题与他人原因的家长,孩子几乎不可能进步与成长。

    一个儿童,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他的品德、气质、禀性乃至思考、行事的方式都是在家庭中熏陶与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孩子就是一个家庭与成人的复制品。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学校与社会的影响与教育吗?这个我一点不否认,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远远不及家庭的影响大。

    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的教育,无不与其成功或较好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无独有偶,我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幸福而和谐的家庭,有一个优秀的父母,几乎没有什么例外。

    二十多年,我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父母:有宠溺孩子的,无疑他们的孩子问题重重;有非常"精明"的,他们的孩子也很"精明",但在学习上就是不怎么开窍;有好面子,虚荣而袒护孩子的,孩子也无疑好面子、虚荣而回避问题;有自己生活工作没有条理而一团糟的,无疑孩子的习惯、生活与学习也一团糟……

    相反,那些文化素质高,通情达理,性格平和,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不管是品行,还是智力及学业发展都很好。这就是我常说的一个家长的学识、眼界、高度,往往决定着孩子的高度。

    这些家长的学识、眼界,高度来自哪里?来自于他们自己不断地自我约束,学习与成长。从品行上来说,他们更加善良,富有同情心;从思想上来说,他们更加开放、包容与多元,自利而利他;从性格上来说,他们更加克制与平和;从行为上来说,他们更加自律,拥有内在的尺度……

    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身弱点与缺陷,不断完善、成长并自我教育的过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真正的家庭教育是感染、熏陶,不断地榜样示范的过程,也是修身,齐家,进而育人的过程。

    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培其心",此话,于我心有戚戚焉。树之畅茂,必系于根系之发达,方能遮天蔽日,葱茏苍翠。人之行远,必系德行之高尚,方能有所成功,有用于世。德之成,必系于心之诚,心之诚,必系于内省而戒慎戒惧也。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的教育。儿童的教育,绝不是从学校教育开始那一天才开始,其实,从他生命孕育的那一天,直至降生,就真正开始了。当一个儿童,家庭的环境及氛围良好,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的规则,开启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时,那么他进入学校后的学习会非常顺利。反之,则会困难重重。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根的培育与教育。如果一个儿童家庭教育的土壤不够肥美,根扎得不够深、广,稳,那么他在学校教育中的干、枝,乃至叶、花,果就不会长得繁茂、丰硕。一个家庭的文化环境与生态是儿童智力成长极其重要的方面,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德与行为的示范,是儿童品行、性格成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一个真正优秀的家庭与家长,一定是两者兼具,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也一定是两者兼具。光有智力及成绩,而无良好品行,则人生不会有多大成就,亦不会长远。光有品德,而无智力,则会陷入不明乃至盲从的境地。一个真正有远见的家长,一定两者同时兼顾而非偏于一隅。

    一个优秀的家庭与家长,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与学习成长的家庭与家长。对自己有要求,才能对孩子有要求。2022.6.3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家长不断自我要求与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