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每三个人当中,必有一人可作为我的老师。我们可以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照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正如道林禅师说:“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孔子这句教诲是我们上学时,老师反复提及,浅显易懂却又难以为之的道理。现代社会中,我们总在抱怨忙碌,压力大,毫无学习时间。却忽略了,生活即是学问。

01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仔细回想,我们真的有做到吗?这不仅需要一定的辨别能力,更需要一个谦虚、真诚的人生态度。嫉妒是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恶念,只是有的人能够旁观自我,提醒戒除;而有的人习以为常,且从不曾认为有何不妥。

记忆里,大学时期,一位朋友时常将他自己与另一位朋友做比较。他认为周遭的同学们都喜欢那个人,不喜欢自己,一切仅仅是因为那个人家庭条件优渥而已。当时很小心的提醒他,或许,是因为人家的好脾气与高情商,以及良好的共情能力,小小年纪,却非常善于与人相处。

可朋友当时严重陷入不良情绪,几乎难以自拔。气到狠处会砸东西,还会恶语相向,认为自己又一次不被理解了,被孤立了。现在想来,一个人的气量原来就体现在了这些小细节上,只是自己不懂辨别而已。

在自己的世界观里,既然来到这人世走一遭,必然不能白来一趟。习惯把周遭的一切当做修炼场,遇事遇人尽量多从自身问题思考出发,何况,我们对他人的确也掌控不了不是?所以,其实当时并不懂他为何会要做这么严重的计较,甚至情绪波动特别激烈。

但也正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与见闻,简简单单的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修炼,真正做到才能得以精进。

02 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时候,父亲的教育一直是只允许和好学生一起玩,杜绝和成绩差,家庭环境过于复杂的朋友走得过近。虽然方式方法略显粗暴,对于年幼时,缺乏分辨能力的状态其实是适用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方式会出现一定的弊端。人生虽不至于如同炼狱,但社会的确是个大染缸,修罗场。一生旅途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或坦荡,或小人。而与不太正的人打交道,如若愚善,必然是要吃些苦头的。或许,有的人不耐打,看到人性的恶也就怀疑世界了。

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传》里有句话特别喜欢,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如此。这世界上如果都是同一种人,也就没了乐趣。但正因为有着各色人等,所以,我们得学会找到不善者的善,并自主且有效地避开其不善。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但学会动用思考力,一切也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03 内观而自省

工作中、生活里,我们的烦恼多是因为与人交往。但如果做到孔子所言,虚心好学,谦虚为人。这些人际交往里的烦恼,或许也就自然而然的减少了。我们总是好为人师,却鲜少敏而好学,矛盾由此而来。无论相处的人好与坏,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其优缺点。学习并运用那些好的部分,修正规避那些不好的部分,保持终身成长的学习力,如此才能完善并成就最好的自己。

自己曾经也极少真正地认真且深刻的自我反思。工作不顺更容易觉得是领导故意刁难,从而导致自己的能力不被重视。与家人发生了争执,更多责怪于家人思想局限,不懂新时代的人生观。和朋友产生了分歧,渐行渐远,也只道是不同的成长方向与经历,最终导致了分道扬镳。总之,所作所为几乎是这句名言的反面教材。

我们都太自信,自信到看不见他人的优点;我们又太自卑,自卑到不敢质疑他人的无良症。其实,遇事多自省,少责怪。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即使很努力了,周遭也没有变得越来越好,那多半是自己的方式出了问题。需要着手调整的应该是自己,不是外在的任何人与事。

一切从自己出发,不会换来吃亏的憋屈,却会成就一个越来越强大的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