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闻上一篇《我毕业于985/211高校,但我只是个“废物”》的文章成功吸引了我,受到疫情影响,加之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文中主人公王宁宁名校毕业后找工作到处碰壁,父母的期待,未来的迷茫,让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瞬间跌至尘埃。
偶然间,我在豆瓣上发现这么一个兴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成立时间不长的小组,目前已有11万人加入。
小组中,名校毕业生们吐槽自己读大学以来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失败,讨论着如何才能脱离困境。然而,这里却像极了一个孤岛,收纳着他们不被熟人理解的苦闷与失落,却无法给予他们可行的解决方法。
01、其实,我们都一样
从“小镇做题家”到“985废物引进计划”,我看到了世人对于这一批高学历人才的嘲讽。他们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期待的是优质学历能够带来的高薪工作和圈层的突破,但现实往往是争得头破血流的工作岗位薪资待遇不高,或者,即使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同事的学历可能还远远不如自己,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带给他们的往往是不可言说的落寞。
我曾经也有过短暂的落差感,身边一起入职的同事仅仅是一名二本或者三本院校的毕业生,我也曾开始怀疑,难道自己在公司的眼中,仅仅和一个三本生是同一档次吗?
但入职之后,我很快意识到,并不是那个三本院校毕业的学生档次低,而是我,那个自以为自己很优秀的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
即使我985毕业,即使我留学国外,但在社会上、在单位中,我只是一个需要接受入职培训才能逐渐了解到所谓的流贷、固贷、合规与风险的小白,我依旧需要领导指导着,才能按照领导的要求完成他交代的工作。
那个我曾经“看不上”的三本同事,与我一起参加培训、参加考试,同样能够高分通过,同样能够获得领导的赞赏。原来,所谓学历,在工作中从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重要!
就像很多所谓“废物”(名校毕业生的自嘲)所说:“过去我只被教育好好学习就行,考上好大学了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没有人会关心到底什么才是好工作,这个好工作能不能找到。“
从小我们虽然饱受赞誉,但那也是教育我们的人告诉我,我需要那么做。但这个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好工作,怎样才能混出一番成就,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
初入社会,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
02、生命的馈赠,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做事前小小准备,花太多时间准备是过分紧张,准备好就淡定的与人交谈、淡定的做事。
--杨绛
所谓机遇,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来了,但毫无准备,那是遗憾。
去年,一位留学回来的大学室友经历了小一年的找工作失败后,向我吐槽找工作的不容易,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国内985,国外世界100强的名校学历,却成了她求职路上的一道障碍。
我还记得她吐槽说那些企业的HR性别歧视她,嫌弃她年纪大了,还说只收本科生,不需要这么高学历的人才。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经历过职场拷打的过来人,那一刻,我却不知该安慰她些什么。
从公司角度来说,选人用人当然需要利益最大化。选用高学历人才虽说付出的成本更高,但高质量人才带来的潜在收益才是他们更为重视的内容。
但作为一名未婚未育的女硕士、女博士,也许刚一入职,便会迫于社会的压力结婚、生娃。四个月的产假、一年的哺乳假是女性的福利,对于公司却是无尽的压力。这并不是职场歧视,只是女性的社会属性决定所带来的结果而已。
权衡利弊才是商人的本质,招聘本是一场双向的选择,公司需要看到员工的价值,而你需要公司的成长平台。公司选聘会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目前的发展现状作出招聘计划,而你则需要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价值与升值潜力。
我还记得自己当初面试之前做了很久的攻略,看了很多家公司,了解了很多家公司员工的工作环境、咨询了好久学长学姐工作氛围,权衡了工作地点,才最终挑选出自己中意的公司与职位。然后便是根据自己的竞聘职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临时抱佛脚般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哪怕是简历,也是请了有经验的师兄师姐改了又改。
但不可否认,学历与年纪是我的加分项,名校的学习经历教会我的冷静应对、充分准备成了我最终面试成功的条件,但实习期的学习上的积极主动、事物处理的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上的真诚善良却是最终让我留下来的关键。
后来,多次的应聘失败让那位海归朋友开始沉静下来,那段时间,她不再盲目地投简历,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并在家人的支持下,有针对性的报班学习知识,学习面试。半年后,成功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当了一名正式在编的大学老师。
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成功才是生命最好的馈赠。
03.生命的蜕变,在于真正的决定
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决定,而每一个决定都将通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16年底,带着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怀着对未来的期盼,我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现在想想,我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却悔恨自己当初并没有做出妥善安排再辞职。几个月的时间,学习、沉淀、考试、面试,我终于拿到了自己心怡的工作,却也真实体会了冲动带来的后果。
后来的一年多,新的工作带给我的除了每天的疲于奔命、陌生环境的登门拜访,还需要强迫自己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营销,看了无数的白眼,也认清了平时无法辨别的惺惺作态、假仁假义。那段日子,很苦,却很充实。
再后来,随着升职,安逸取代了奔波,但相比于外面世界的苦中作乐,科室内部的死气沉沉让我一度陷入抑郁。我曾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
“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是很多人毕生在思考的问题。大学时,我要快乐与充实,毕业后,我想要安逸与体面。但在职场打拼了几年后,我发现不管是快乐、充实还是安逸与体面,那只是我的感受,并不是我的目标,那么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我加入了写作训练营,开始写作,边写边思考自己的目标。
从一开始只是记录每天生活,到后来开始反省、开始思考生活的点点滴滴,小到每天吃饭,大到国家大事,都可以是我写作的内容。我可以评论,在可以抒发,不需要别人说我不好,也不在意别人说我优秀,我只是写而已,直到我不再抑郁,看开了身边的尔虞我诈。
那天,我看到了单位内部心仪部门的招聘,平静的水面似乎一下子起了波浪,直到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
其实,我本身就是技术出身,几年的业务经验使我对社会的认识大大超越了我的想象,但就如同当初离开技术积累生活经验的决定一样,如今,上天又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也许每一种选择都会有遗憾,但最重要的是曾经选择过。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的思维不能禁锢在局限的领域里。只有不断拓宽人生的宽度,将人生、职业连接在一起,追寻生命的深度,生根发展,最后才会在某个领域实现自我的价值。
选择新的行业,并不会带给我升职与加薪,却让我能够在社会的残酷之中依旧保持最初的执着。
生命的蜕变,起于心动,终于决定。
写在最后
我只是一名有幸考入985的学子,接受了名师的指导,所幸不辱使命顺利毕业,但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无知。象牙塔中长大的我,所幸提前怀着对社会的畏惧与敬畏,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机遇的到来。
尽管生命赠予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却并不会因此让我避开社会的毒打。我感谢写作将我从繁华喧嚣的社会中及时拉了出来,并且在保持谦虚好学的基础上,慎重的做出人生的每一次决定,量力而行且忠于本心。
名校毕业是对我们十多年寒窗苦读的认可,也为后期职场上的升职加薪稍稍加了点额外的分值,除此之外,名校的文凭也只是一张印着文字的纸而已。
愿所有毕业于985/211的你,始终受益于“名校”,不再受制于“名校”。
写于2020年12月9日 作者: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