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疫苗过后,中国的家庭会像选择进口奶粉那样选择海外疫苗吗?

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一夜之间消费者群起而攻之,作为国产老品牌三鹿遭到口诛笔伐。国产奶粉行业迅速陷入一片哀鸿,而进口奶粉竟一时洛阳纸贵,甚至出现供不应求,中国家庭扫货的局面,据数据统计进口奶粉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一直稳居海淘榜首。

距离三聚氰胺事件已过去10年时间,虽然这10年间国产奶粉厂商深耕质量,可是收效甚微于事无补。但凡买得起进口奶粉的家庭还是首选进口奶粉。于是香港的奶粉被卖断货,海外代购奶粉一夜崛起。作为中国的父母已经很难再去相信国内的奶粉,因为三聚氰胺带给他们的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国产奶粉俨然信用已经丧失殆尽,短时间内恐难以恢复。

同样的悲剧在10年后再次发生,这次是疫苗,涉及面更广,身边很多家庭接种的疫苗都是长生的疫苗。

那么长生造假疫苗事件过后,中国家庭对国产疫苗何去何从?会彻底抗拒国产疫苗转而选择成本高昂的海外疫苗吗 ?这一切会延续三聚氰胺的长尾悲剧吗?

我想这个答案很残酷,因为疫苗事件后,身边很多家庭都在考虑海外疫苗了。

公地悲剧频发,谁之过?

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三聚氰胺破坏的是中国的奶粉行业这片公地,假疫苗破坏的是中国生物医药这片公地。

在公地频繁被破坏的情况下,作为公地的规则制定者去了哪里?监督者又去了哪里?

报道三聚氰胺的人死了、报道地沟油的人死了,还好假疫苗是因为344万的罚款由药监局发现爆出来的,这一次我们无需再为公地危害的报道者担忧,因为这一次是政府监督部门。

作为药企,监管部门损失的不仅仅是信誉,更是那道难以弥补的信任鸿沟。

本土保护为什么滋生的只是信任危机

公众在哀鸿遍野中一遍遍的声讨,为什么国外优质的资源进不来。试问,如果国外的资源进来了,国产的该何去何从?

我们希望的是在本土保护这片沃土中滋养起来的是真正的优秀民族企业,不否认在这些年中,我们国家的确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可是在这片自由的沃土上更容易滋生的是不思进取,欺瞒造假。

对于食品药品,市场绝对是零容忍。

本土保护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给民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伞,可是优秀的物种必是经历丛林法则进化出更好的物种,不是吗?

公众监约面对的困难和壁垒

如果不是毒奶粉致死,如果不是假疫苗被爆出。作为普通公众,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喝下去的是毒药,更不知道明明注射了疫苗依然会出事。

而那些知道的,懂的。都被封住了口,金钱、威胁、意外死亡。个人在整个黑色链条面前总是太过于渺小。

企业不像是透明化中央厨房那样可以受到公众的监督,行业壁垒注定了我们只能后知后觉。

中国家庭未来会抗拒国产疫苗吗?

经过假疫苗事件后,最可怕的是像当年的奶粉一样遭到国人的质疑从而开始转向国外市场。

那么中国的家庭会抗拒国产疫苗而选择价格更为昂贵的国外市场吗?我想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国外高昂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但是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更可能的是哪怕付出高昂的成本也要确保质量。

作为正在起步的国产生物制药,如果失去民众的信任,那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不仅仅是面对滞销带来的生死问题,更可怕的是会令国家的整个生物制药领域裹足不前。

尽管问题疫苗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可是如果接种疫苗的家庭以为疫苗会有效果,结果有一天被狗咬了,最终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造假疫苗过后,中国的家庭会像选择进口奶粉那样选择海外疫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