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难出特雷西

特蕾西(Tracy Hogg)是谁?她是美国著名的实战型育儿专家,被称为“宝宝儿语专家”,有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育儿和护理办法。她能“听懂”婴儿说话,理解婴儿的感受,看懂婴儿的真正需要。她提供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养育孩子的积极态度,帮助无数焦虑而不知所措的父母读懂了婴语,感受到了育儿的乐趣。她合著的《婴语的秘密》、《实用程序育儿法》,不仅是育儿的畅销书,也是帮助父母认识自我的工具书。


特蕾西有多神奇?我家二宝出生后,我一度陷入娃一哭就喂、哄不入睡的焦虑境地。当我如饥似渴的看完她的书,去践行她的方法后。娃的生活规律逐步走向正轨,四个月后就实现了4小时一喂一玩一睡的良性循环。最头疼的入睡变得轻松了。重要的是,我摆脱了能否当好妈妈,带好孩子的焦虑,逐步体会到了育儿的乐趣。



特蕾西这么好,为什么说中国难出特蕾西呢?中国那么大的月嫂育儿嫂市场,中国人又这么聪明勤奋,出一个特蕾西这样的专家有那么难吗?其实我的意思是出一个育儿牛人容易,但出一个特蕾西这样能让你将育儿当作乐趣、通过育儿去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专家是不容易的。


为什么呢?因为首要的是国人做事,大都带着极强的功利性的,其中还伴有极强的焦虑感。这样虽然做事的内在动力极强,但是不容易把事情做到极致。因为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是热爱而不是功利。特蕾西对育儿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她儿时参观祖父负责的儿童病房后,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和兴趣。外祖父观察到并鼓励她将来当一名护士。18岁,特蕾西接受外祖父的建议攻读护士专业,移居美国后专攻婴儿护士。当她帮助新生儿父母从无数惶恐不安和无心睡眠的夜晚走出来,体会到生命中最欢欣喜悦的感受时,“我感到自己也更加快乐起来,因为我帮助他们从混乱和厌烦中走出来了”。而国内的从业者,要么是需要养家糊口、在城市里立足的农村4050妇女,要么是希望尽快做大、多多盈利的机构,没有发自内心对孩子的热爱,这样可以出熟练工,但是出不了婴语专家。

如果幸运热爱,也难出特蕾西,因为国内强烈的体制内外区别。育儿这个职业在国内并不光鲜,最多称其为细分的保姆市场,不是体制内,不是白领,工资高但社会地位不高,是吸引不了高素质群体去为之奋斗终身的。没有好的人员基础,是难以在一个跨产科、儿科、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工作中成为专家的。相反,国外的职业歧视和选择性则宽松很多。特蕾西立志成为一名护士,花了5年半时间攻读并一名注册护士和保姆,为其从业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她自身的良好基础,和吸引的写作团队,共同打造了她的畅销书籍和育儿的世界地位。


即使幸运中国出了个特蕾西,有了她牛逼的思想,可能会发现很难推行。

因为:一是美国带娃主体是年轻父母,有学习的兴趣欲望和体力精力,思想容易统一,也就容易践行。但国内带娃主体是老人或育儿嫂、保姆或农村无工作的妈妈。这种群体带人更多的靠经验和感觉,学习欲望不高、学习能力偏弱。也就不奇怪小区里看到他们带的娃有的白天只睡半小时,有的晚睡晚起,无规则养育现象普遍。

二是特蕾西思想首推的“独立”很难践行。首先年轻的父母很难独立,房子父母买的、孩子父母带的、工作不能丢、每天累成狗,怎么可能跟自己的父母独立出来住以践行自己的育儿方法呢。

三是特蕾西推崇的“尊重”也难践行。特蕾西提出要尊重婴儿,在国内连大人都难以相互尊重,更难说婴儿了。生完孩子的家庭,是矛盾的集中爆发阶段,婆媳矛盾、夫妻埋怨、没有私人空间,夫妻之间、上下代之间,以为我是为你好的控制欲望替代了相互的距离和尊重,在带娃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影射了所有的家庭矛盾,小婴儿被控制强于被尊重。


所以,在一个勤劳奋斗的民族,在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虽然每个人都那么优秀,但是难出特蕾西这样有挚爱一生事业、以此为乐、通过自己专业懂得尊重他人、自身独立的专家。


细想,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不管贫穷富有,不管美貌丑陋,不管男女老少,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内心都是那么的缺爱,孤独,信仰缺乏,很难自我肯定和自我安抚。遍地的功利、焦虑替代了热爱和执着,追求短期效应,无法等待长期专一执着的回报;内心的焦虑用忙碌掩盖,内心被尊重的需求无法满足又诉诸于控制他人和反控制的斗争,无法建立尊重、独立、有边界的正常关系。 所以其实能不能出专家不是第一需要,而是每个人能有热爱的事业、被爱的环境、与他人清晰的边界、能肯定自己、执着快乐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为何难出特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