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70岁还未中举,却因写作名垂青史

0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小时候,爸爸用毛笔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挂在客厅。他经常对我们说,人只要有志气,就没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这些伟人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长大后才知道,这两联铿锵字句,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之手。他屡次落第之后,为勉励自己继续奋斗,而写出来的。

蒲松龄一生追求功名,可功名却总是舍他而去。但是,他却留下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粒璀璨的明珠。

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其故居题联,称赞他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他“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虽然成就如此之高,但蒲松龄的一生却不顺利。 

02

清朝建立后的第四年,即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山东淄川,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市。他的父亲也曾是位读书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考取功名,反而以经商为生。最后,因时局不稳,他父亲到老家买田置地。

父亲希望儿子蒲松龄能够能够走上仕途。蒲松龄五六岁时,父亲就教他研读儒家经典。蒲松龄不负父望,熟读经典,思维敏捷,文笔不凡。

19岁那年,蒲松龄先后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连续三次获得第一。

20岁,蒲松龄省考,本以为能延续之前的幸运,一举高中,谁知却出人意料,名落孙山。

此后,蒲松龄又参加过多次乡试,均落榜。71岁时,可能是可怜他,朝廷给了他一个“岁贡生”的名号。

求取功名这条路,对于蒲松龄来说,无疑是失败的。

03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做官不成,总得找门路谋生,养活妻儿。蒲松龄曾做过一段时间官员幕僚,由于远离妻儿,他最终辞职回家。

为了谋生,只会读书写作的他在当地一户姓“毕”的大户人家当家庭教师,前后当了三十年。

他与这家人关系很好,他们看中蒲松龄才学渊博,对他很信任,允许他随意翻阅家中5万册藏书,也经常给予蒲松龄及家人帮助。

教书之余,蒲松龄着手写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异”则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在这部40余万字的短篇小说集中,作者借前朝的故事或用幻化的鬼狐花妖之事,以婚姻爱情、批判科举、揭露黑暗现实为题材,来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他的朋友反对他继续写这类荒诞不经的文字,建议他将重心放在科举上;他的家庭条件不好,需要他想办法增加收入。

但是,他并未因此放弃写作《聊斋志异》,并最终完成了这部名垂青史的大作。

04

其实,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的作品还包括文集400多篇、诗集1000多篇、词100多首、俚曲14种、戏本3出、杂著5种,字数总计达200多万字。

纵观蒲松龄的一生,他仕途不顺,却坚持一生笔耕不辍,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人要有追求,有梦想,并持续行动。说不定哪一天,梦想就实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蒲松龄:70岁还未中举,却因写作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