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小豪在寒风中哆嗦着,这时终于把那辆车盼来。他只身向着车内副驾座那窜去,看来有些许疲惫。座垫还未坐热多久,正在把握着方向盘的父亲便开始说三问四。“你奶奶说你怎么没接你爷爷的电话?”小豪不慌张地解释了一番并纠正了事实。很显然,父亲没有听下去,继续张嘴说道,“出门在外,家里人打电话接不到自然会担心,你以后......”小豪顿然感到不耐烦,再次对“没接电话”一事澄清了事实,语气中透露出激动的情绪。父亲立刻接上话,重复了刚才的言论并附加上一句“聊天不是为了分谁对谁错,父子之间不找些话题来聊那怎么行,你这样子怎么跟人交流,你不能......”还没等父亲讲完,小豪作出反驳,语气更加激动,三言两语一直在绕着“电话”之事来回拉扯,时不时又在强调自己早知世事,可始终在回避父亲附加上的那些话。他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在这些话上理亏,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几番吵嘴过后,车内只留下发动机的隆隆声。小豪像折翅的鸟一般把下巴缩进高领羊毛外衣里,刚激动完的头绪消散成杂乱无章的思绪,久久不得意。这并不是发生一次两次的事了,几乎每次聊着聊着,父子俩就得吵一吵,约定俗成似的。小豪是个蛮会讲理之人,忒有个性,从这方面说,他可真是跟他父亲基因相映。貌似小豪也清楚父亲跟他是“一类人”,他不喜欢没有边界的交谈,更不喜欢无厘头地被教育,因此对待亲情,他显得有些刻薄。父子双方都希望对彼此作出让步,想让对方做出改变,可不论变了什么,不变的一直都是执着者之执着,讲理人之讲理。

    屏幕上的地图被不断地缩放又扩大,反反复复,小苏沉着气在日志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明天的行程。小艺一行人是小苏在大学结识的伙伴,心里一算,也有四个月了。而小苏何尝不是抱着这个“幻想”走过一年又一年,他似乎没有揣测自己现在的心境就仿佛得到了答复——兴奋而平静的。小苏也不深究,好像怀着怎样的心态去与新的“客人”见面,至少对小苏而言,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自认为准备充分地关闭了网页地图并合上了新买的日志本,安心地收拾起了行李包后,期待地入睡......

    伙伴们反复敲定的日子终于到来,小苏还是习惯性地踩着点打车去找寻千里远赴的他们。一切似乎也按着小苏行程安排的模样一步一步地发展开来。从一点一线到三点一线再到...小苏和他的伙伴们如愿以偿,关系也慢慢变得肯定。在美食街兜圈,在火锅店横跳,在山林上辗转,踩着电动车在江岸穿梭,伙伴们在体验一种新的城市生活,而小苏,也同样在感受一些新事物,短暂的新鲜感给他带来了难得的乐趣,之后终是淡然散之。

    小苏时不时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去处而暗自发愁,这与同道中也是本地人的小林多少有些出入。小苏时常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动向中。

    和小希提前说好,过几天去他那玩,陆哥(“小鑫”的别称)带头叫上了小苏。从小苏家到小希家的距离虽说只是半个小时坐公交车的路程,可这在以前的小苏看来,也是心里盼念两年之久的事儿了。这次,小苏没有顾虑。

    两只电摩在村里的小巷中穿梭,这白天的风也是怪冷飕的,小苏裹紧着手袖拧住了方向把。我们绕着这邻里村居来回兜圈,始终绕不出什么新鲜花样,也绕不出这简简单单的满足感环抱的心头滋味。新鲜感是不保真的,同样地,满足感也是不保鲜的,小苏对于这两个观念早也看出了其中的道理。此刻的开心之意不当当流露在小苏的内心里,更是无尽地显现在他那被寒风吹打的脸颊上,连小苏自己都能看得见。

    奇怪的是,小苏对小希的认识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而是对村居生活有了一次新的改观。以前,小苏很喜欢“小区式”生活,向往灯红酒绿的道路,追求繁华的市井气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在小苏的眼里,小希过得洒脱自然,不难看出,个体与环境之间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小苏明显地享受在这般环境当中,并且感触深切。


    帧帧画面在脑海中放映,霎时间找不到可靠的答案。每当看完一部电影,人们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评价,在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前,再接近的答案也难免“胎死腹中”。我想,只有等待着镜头下的破损画面在时间器皿中日积月累地修复,答案自会显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