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心理:《哪吒魔童降世》亲子关系影响

没去看《哪吒-魔童降世》之前,看网评很高,居然到了9.5分,国产动画片很少有这么高的分数。想着究竟是什么让大家有这么高的评价。看了后发现他讲述的是一个做人的成长辛酸史。

当我们从小孩长到成人过程中在周围环境和父母的影响下,我们有很多无法言说的痛。通过这部动画片把曾经我们无法言说的难过、委屈都在这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的善恶两面,在不同的催化剂的状态中,都会呈现失去本来面目的样子。

恶非恶、善非善。每一次的纠结与痛苦都与这个“催化剂”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影响力我们的亲子关系。

在哪吒刚降世时用嘴咬了母亲的手,母亲就默默的忍受着,一个小恶魔的眼神从凶狠变的温和。这是多么有抱持性的母亲,允许孩子的攻击,从孩子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一种安全、和被接纳。

这种安全和被接纳对一个孩子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身边有很多看起来不听话,捣乱的小朋友,甚至父母老师怎么批评教育都不会变好的孩子,他们就像这个刚出生的小哪吒,只要我们耐心一下,对于孩子给我们的攻击,我们去允许,结果可能就会像这个哪吒一下,被接纳后的温和和安定。

哪吒的母亲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犯了一些所谓的错误,因为要斩妖除魔的工作放弃了对哪吒的教育和陪伴。能做的就是把哪吒从小关起来,只要他不惹祸就好,结果哪吒没有朋友,没有游戏时间,生活中除了仆人和吃喝,每天坐在房顶看着外面,这样的无可奈何和孤独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事情。

这样的情景像不像现在我们把孩子交给父母和保姆的情景,每天把孩子的生活照顾的非常好,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把孩子放在家,各种各样的保护和限制。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孩子胆子小,不敢主动和人打招呼,很多事情等待大人给自己拿主意,看起来没那么活泼,然后我们大人就会说,你怎么不打招呼啊,没礼貌,你看你胆子怎么这么小啊,没出息。。。。。。。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就是我们大人培养出来的孩子,作为孩子的我们多么的委屈,可又没有办法表达什么,看起来确实我没有和别人打招呼,看起来我是很胆小,我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这些都太糟糕了。。。

有一天,哪吒跑出家,遇到一个小女孩,小女孩邀请他一起玩,哪吒眼神中的吃惊和感动,就好像春天的花都开了,多么幸福美好的时光啊。可这样的美好稍纵即逝。当大家发现哪吒出来后都被吓跑了,这对这么小的孩子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当孩子去接触这个世界,结果并没有得到家长或者周围人的满意,还可能会被一些语言伤害,“你看你不敢说话,我们邀请你你也不来,胆小鬼、没礼貌”,这些评价会严重的影响到刚想探索这个世界的人,因为我们不允许他的行为方式和我们想的不一样。还会有人要求你该怎样做,可是他不是我们,我们也不是他,每个人都有他的方式,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的所作所想,以及告诉我们的自己的所作所想,达到共识。

申公豹说的“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我想他这句话的背后也有他曾经的努力和希望。他生来就是一只豹子,他虽然和努力确没有得到认可,他的竭尽全力,是多么希望有个人给与肯定和支持,可他没有得到。然后内心的自卑作祟,让他对周围的人充满仇恨,他希望得到被尊重,被接纳,但凭他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好吧,我就把那口失望的大锅甩到你们身上,是你们不好。那就换一个方法,用阴谋诡计让自己当上十二上神中的一员,这样你们就会尊重我了,你们就接纳我了。这像不像我们在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以为我们很努力,想和别人关系好,但结果却不如我们的心意,看起来是因为你对我有成见,内心生出仇恨的种子,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征服他人,这就是申公豹

哪吒是因为大家觉得他是妖怪都远离他,慢慢的他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渴望,因为面对这样的成见, 他怎么做都是无力的,都难以改变他人对我是一个妖怪的的看法。

出于想被他们接纳和看到的渴望,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都没有办法时,我们出现了愤怒、悲伤、无力、委屈、孤独。哪吒和申公豹想要的不一样,哪吒想要的是陪伴,申公豹要是被尊重,他们也都有共同的需要就是被接纳和尊重的需要。

哪吒用的是,我突然的出现吓唬你们,你们被动的被我搞的和我“玩起来”

申公豹用的是我位高权重你们就可以尊重我们

他们都是被大家伤害过的

敖丙的灵珠是蓝色的,看起来是那么的平和和善良,但是从小到大都是被使用的工具。父亲和申公豹都是希望借助敖丙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野心,带着他人的需要,敖丙进入了别人的角色化的状态。敖丙活在被他们使用的状态下,很难做真正的自己,善良的灵珠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他不得不去做父亲和申公豹预谋已久的事,结果善也非善了,敖丙的内心挣扎、冲突、孤独又有谁能懂。

这里像不像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贪玩,“孩子你得听妈妈的,妈妈说的都是为了你好,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当大官,才能有钱,才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做自己,甚至不知道我究竟该要什么样的生活,长大后实现的都是别人的野性和梦想,而自己活的纠结和害怕。他们可能会有很多的道德冲突,“我不能背叛我的父母,那样不孝顺。我不能和别人的观点不一样,那样会被排斥,我不能和所谓的不好的人玩(在他人影响下的价值观)那样他会把我带坏”各种各样所谓的自己,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自己。

当有一天敖丙和哪吒因为一只水怪相识后,成为了好朋友,那种孤独瞬间有了安放的地方,冲突与挣扎似乎也有了一个环境去承载。而哪吒终于有个人可以接受他,不嫌弃他,不害怕他,这些很深的情感对于他们彼此是那么的珍惜和美好。哪吒:“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啊!”敖丙:“你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善和恶本是一体,却因缘由分开。每一个人,有所谓的恶也有所谓的善。善恶随环境以及所面对的人不同而发生变化,挣扎和冲突也会演变出不同的想法和行为。

这些都是受我们外在的环境所影响的,迷失了我们的本性,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如果都是按照父母的价值观、经验去教导孩子,而没有给与孩子体验的机会,孩子就会变得像敖丙一样,盲目的尊从,内心确很痛苦。如果像哪吒的母亲因工作需要,不能给与孩子陪伴时,似乎也是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并且会让孩子体验到我不重要的感受。

当哪吒的父亲从新命名你不是小妖怪,你是灵珠转世,哪吒的内心的希望从新燃起来。我感叹的是作为我们现在父母何尝不是这样影响孩子,你把你的孩子看成什么样子,他就会朝向你想要的样子去发展。

在观影的的时候发生一个小片段,我前排的一个孩子对妈妈说,“你不要看手机了,看电影”,妈妈说,“我不喜欢看,我买这票就是给你看的”。然后妈妈又自顾看着手机。孩子接下来没有任何的话,自己看着电影。我想作为这个孩子,他不知道怎么和母亲表达,那种来自内心,需要陪伴的渴望,只能用一句“妈妈看电影’‘表达。妈妈又说了,“因为想让你看,我才来陪你的”,看起来多么伟大的爱,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孩子,就像里面的一句龙王台词:“全体龙族已将最硬的龙鳞都给了你”。你一定要不付孩子的内心是什么?妈妈都为我牺牲了这么多,我不该再要求妈妈了,对不起妈妈的一番苦心,那样的我是不对的,也是不懂事的。这是多么糟糕的体验的啊!

做个假设,长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长大后,也许他可能有很多内心的需要,都被自己视作不应该的。别人这样做是为了我好,我要多为别人着想,成为了别人想要的样子,然而确不是真正的自己。情感中有很多的委屈、愤怒等等糟糕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创造力、感受力、体验幸福的能力甚至身体健康。有时会发现自己很努力了,可还是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无力、迷茫、愧疚、低评价都会接踵而来。还能有什么比这些体验更糟糕的吗?慢慢的他会不会抑郁,会不会失去了希望,就像哪吒失去了希望一样。 哪吒有一句台词,表达了他的无力“生活你全是泪,越是折腾越倒霉,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这是哪吒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哪吒还有另一个状态,就是当他失去了意志,开始摧毁一切,弑父杀母,这是一种用毁灭世界,来自我防御,认为自己没有那么糟糕,还有一种就是毁灭自己,那样这个世界和我无关,我就不会那么多糟糕的感受了。这些是多么的可怕,因为内心是极度的失望,像深不见底的深渊那样伸手不见五指,所以才会做出这些事情。

每位小朋友都是需要父母亲的陪伴,不是你在他的身边做着你要做的事情,高质量的陪伴是你和他一起感受和体验,这对孩子是无比的重要,因为这是一种深深的无法言说的爱。

如有观点不同,请见谅!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甘心理:《哪吒魔童降世》亲子关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