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信息时代的感动与恐慌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了《网络谜踪》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通过网络找到失踪的女儿,同时真正开始了解女儿内心的故事。

工程师大卫·金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电影的大部分镜头都是电脑屏幕,在电影的最后,当我看到女儿玛格收到大卫的消息:“I'm so pride of you. Mom would be to.”的时候,真的感动到流泪。

不想写长篇的影评,只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很戳到我的点。


1.

印象最深的是大卫在看玛格直播的视频录像时,那一天刚好是潘的祭日,大卫犹豫着,语无伦次地说了很久,最后仍旧没办法和女儿谈论死去的妻子。父女间微笑以对,将伤口小心藏好,而当大卫离开之后,女儿转回镜头前,眼神复杂落寞,慢慢的伤感。

大卫反反复复地重播着女儿回头和低眉的视频,也许这是第一次走进女儿的心里。

父母子女之间好像总是这样,我们深深地爱着对方,甚至在别人看来也拥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但就是有很多事,我们宁愿向陌生人谈论,也不愿意对彼此说。我们总觉得是在照顾对方的情绪,却让我们永远保持着最亲近,最遥远的距离。


2.

玛格失踪的案件愈演愈烈之后,网上的评论实在是很讽刺。

在大卫疯狂地打给玛格脸书上的朋友时,他们说,我们不熟。

当玛格失踪的消息成为热点之后,玛格成了很多人“最好的朋友”,甚至可以留下“真诚的泪水”。大家在网络上怀念她,祝愿她,自以为正能量满满,而目的,不过是为了几个“赞”。

同样的事情在生活中远比网络上来的真实和激烈,只要回去翻一翻任何一位名人逝世当天,或者灾难来袭时的微博就好。和热搜比起来,底线什么的,太廉价了。

陌生的人抒发着对玛格的怀念来自我感动,丧葬公司提前联系大卫,希望取得生意。我们只是其他人消费的对象,盈利的猎物,在一个可以随便表达共情的时代,人们对其他人可以产生共情,听起来就像神话一样。


3.

特别感动的一点是,玛格很多时候活得并不快乐,不同于大多是年轻人社交网络上欢笑、夸张的照片,玛格的照片总是带着那么一点忧郁和心不在焉。但是,为了给“炸鱼薯条”筹钱,她放弃了自己最爱的钢琴课,她愿意和陌生人建立起最真实的联系,对这个世界,她充满寂寞,也充满温柔,她比很多人都更加透彻真实。


4.

生活在信息社会,失踪的玛格拥有了被找到,被拯救的机会,让悲剧变成了喜剧。大部分时间都是电脑屏幕的画面,是这部电影最特别,最引人瞩目的地方。

但隐隐觉得有点恐惧,在精通电脑的人面前,我也许是全身赤裸的,我过去的所有生活被完整地写在一本书上,从不曾遗漏分毫,甚至加了重点符号。


写在最后的不想干的话:

男主长得好帅阿!

以及,对比男主井井有条的电脑,我觉得自己电脑里的信息就是一团化不开的浆糊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谜踪》:信息时代的感动与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