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场“噩梦”,它所构建的“连接”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连接”所组成的系统,不能称之为“复杂”,甚至用“错综复杂”来形容都显得如此乏力!
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唯一不变的只剩下了变化。当代有价值的观点、方法论,无非在提供人们在复杂中应对变化的方案。《赋能》亦是如此。
不做英雄
《赋能》的作者是美国的一名高级军官,海豹突击队就是它管理的部队之一。他们的队员会经过魔鬼的训练来锻炼强健的体质,然而,相比超人这样的角色,他们更倾向于团队。海豹突击队队员第一天学习的课程即为:不做英雄(个人的佼佼者)!
同样,优秀的团队领导者,亦不应该是一个英雄的存在,不应该所有事亲历亲行,包揽所有的功与名;他们应当像一个园丁一般,为花花草草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任他们开出各自不同的花朵,构造出美艳的后花园。
话说回来,当我们正身处互联网的连接下可以分辨、调用、组合如此多的资源的这个时代,个人,真的可能再成为“英雄”么?
治愈“深井病”
和母亲聊天时,聊及工作,说我们这边在完成本职需求的情况下,会自发地构思一些中小型的项目进行研发,甚至会为此持续加班。母亲为我们的“积极向上”而感慨,说大城市的氛围就是正,就是好!然而,我知道,这是时代的“势”,它终将遍及整个世界!我们要认识到:只做传统“该做”的事情,已经越来越难在这个社会立足了,我们需要找到真正该做的事情!
深井病,它很形象地描述了基于传统MECE(完全穷尽,相互独立)模式分工下的信息封闭场景。说每个独立部门的成员都处于一座座深深的井中,他们在自己的职位(无论人力、财务、技术、产品)上很专业,然而部门外的一切——茫然!
当因为管理的分层,领导的观念为:“你只需要知道你该知道的事情”的时候,职员的观念只能为:“我在等待领导给我布置的任务”。这种状况下,管理的负担很重,然而效果呢?未必理想,因为我们的伙伴找不到“方向”,“主动性”,“成就感”。
我们真正该做的事情,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领导,需要做的,是传达一个方向,分享尽可能多的讯息,营造一个氛围,然后,赋能!当每一位伙伴掌握了更多的讯息和决策权力,而不仅仅是任务细节时,他们跳出深井已是必然的选择(否则便被淘汰)。
有人说“深井病”,不就是“神经病”的谐音么!没错啦,这个时代,构建“深井”,逆势而为,也确实是有些神经呢!
我们的“概念小团队”
我们是研发,而小竹是一名产品经理。关于程序员与产品经理的撕逼,网上可以说屡见不鲜,而且几乎都是刀剑相向,不见血不罢休的。
我们亦不例外,细碎的需求提出,频繁的需求拆解,发版计划的不确定性,无不是我们每日吐槽的素材。然而,这些对我而言,稍微有些表面文章。今天,我跟小竹私发了一条消息:
这周我需求不算多,你那边有什么遗留的需要优化的点都可以直接告诉我,我这边“偷偷该掉”(当然是我评估不涉及大逻辑的那种),就跟着版本快速上了。
这样的“偷偷”必然是不符合流程规范的东西,照常理,任何改动都需要在PRD(产品说明文档)上描述清楚,经过评审、排期、开发、测试……然而,我却无法找到哪怕一丝的内疚感(当然,这种事情或许不宜声张)。
我们,形成的便是在公司组织架构无法找到的“概念小团队”!流程,意味着稳健;敏捷,意味着快速。把流程作为“不思考”,“不承担”的借口,把敏捷作为“不仔细”,“犯错误”的挡箭牌,这不是我们这样的团队会发生的事情。
高风险的任务走流程的稳健,简单的产品细节优化的修改走敏捷的快速。目标只有一个,做好产品,服务用户——盈利赚钱!
结语
顺势而为!看清时代的“势”,看清环境的“势”。的确,不是所有的工作环境都可以形成我们这样的“概念小团队”,因为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有类似的意识——我们很幸运,领导愿意放权赋能,给我们决策的权利,给我们试错的机会与宽容。
然而,不幸的环境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么?记住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享用着巨大的连接!坦诚,分享,看清方向,营造氛围……我们总会参与或构建出一个个有意识的小团队!
因为我们需要,因为时代需要,“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