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喜欢当他人婚姻审判官?

前妻小作文一发,优质偶像王的形象顿时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一时间茶余饭后的世界多了共同的主题:男人无限感慨加小小羡慕(不要不承认);女人悲愤谴责加一句男的没一个好东西;粉丝扼腕叹息加小小的难以置信……一出婚姻悲剧,众生相毕现。

且不论谁是谁非,当初能够走进婚姻,应该是有爱的。就算不曾深爱,眼眸里也会有彼此深情的样子。时光匆匆过,当初的爱化作烟云,只留下彼此撕逼的决绝与狠毒。令人不胜唏嘘!娱乐圈分分合合的夫妻很多,有好聚好散的,“再见也是朋友”,虽然事实上可能作不了朋友,但明面上也给彼此留下足够的体面。更有有折腾大闹的,大有“仇人不共戴天”之势,网络大战一来二回,各路人马纷纷站队互喷。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解体一别两宽最好,如果心有千般不平,情已无归处,恨则随生。古往今来,莫不是如。

陈世美高中状元,攀龙附凤,成为驸马,弃家中妻子秦香莲如敝履。秦进京寻夫而不得,无奈找官府。秦作为一介妇人,无发声渠道,无通天能耐,幸亏有青天大老爷包拯,最终狗头铡斩杀陈世美。

这样一个故事能流传上千年,说明老百姓对于婚姻中的背叛方是多么同仇敌忾。渣男没有好下场,是最喜闻乐见的“现世报”!口口相传、世代讲述就是对渣男最好的道德讨伐。可以说,在这一出婚姻戏剧中,秦香莲虽然是失了人,但毕竟得了民心,放在今天,她可能就是获得了互联网上的胜利。

回到二三十年前,被离婚的农村妇女三部曲“一哭二闹三上吊”,固然是难以平息的怨气和怒火使然,但更多的是潜意识里,希望渣人渣事尽可能扩散,自己尽可能获得周边民众的情感支持。因为历来,婚姻的审判官就是“他人”。

这是一部分没有发声渠道民众的无奈之举。另一侧,有组织有单位的人则腰杆硬气很多:到单位闹,到单位写大字报,渣人的丑事烂事人人皆知。在众人的茶余饭后的笑谈中,渣人就算没有被单位处分,也在同事的背后议论声中抬不起头。

与之相比,现在明星们的发声渠道宽而广,互联网上乌央乌央的无聊网民等着吃瓜呢。人人都是他人婚姻的道德审判官,无需包公的狗铡刀,键盘就是狗铡刀;无需组织的调查研究,网友的挖坟与想象一结合,所有调查研究都只能自叹弗如。渣男滚出、渣女浸猪笼,诸如此类的快意恩仇的结论,让网络活生生变成了婚姻审判现场。

互联网是伟大的时代科技。可是科技之下,人性依然。我们依然是热衷于当他人婚姻的审判官。且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我们这个审判官既没有官府的权威性,也没有组织的协调性,更多的是口嗨的随意性,一个网民的一句谩骂,只是一个私人的认知,一千万网民的一千万声谩骂,则构成民意的滔滔洪水,直将当事人淹没、社死。没人在乎所谓的黑料是否真实、完整,也没人关心所有的故事都有前提、有条件的。

曾经许诺长久守护,可是婚姻之难,就在于你们会逐渐认清彼此的全部真相:真正的你们并不怎么迷人。软弱、自私、愚蠢、性能力差……婚姻的私密性与网络审判的公开性会让人分不清方向。天然的正义感固然是好事,但不要忘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言:

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把人类带入了人间地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总喜欢当他人婚姻审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