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德国崛起的源头——普鲁士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德国的领土面积虽然只有357000多平方公里,但却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国家就是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作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曾经称霸西欧,势力盛极一时。

17世纪在欧洲大陆的“宗教战争”中,法国一举打败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从而确定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而从属于奥地利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则从此陷入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德意志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而当时西欧的英、法等国早已形成了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但在德国的土地上,却散落着三百多个大小不等的独立诸侯和一千多个骑士领地,德国实际上已经成了名存实亡的地理概念。

就在德国陷于四分五裂的时候,德国东部地区,一个以柏林为中心的边陲小邦“勃兰登堡”却在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形成了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统治者“霍亨索伦家族”推行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政策,把领土扩张和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到了18世纪中期以后,普鲁士王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远远超过德意志各邦的常备军。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王国的军队向来以教育素质高、纪律严明、骁勇善战而著称。

威廉一世担任普鲁士国王以后,以爱护军队著称,他所制定的全部政策都是用来为军队服务的,而他本人则是一直身着制服露面的第一位普鲁士国王。在他在位期间,大大强化了普鲁士的军事国家色彩,当时普鲁士人口只居欧洲大陆各国的第13位,领土居第十位,而军队却居第四位。到威廉去世时,普鲁士军队已经达到83000多人,普鲁士国家收入的80%被用于军队,而同期欧洲大陆霸主法国的军费开支仅占国家收入的60%。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撼醒了沉睡于封建社会的德意志民族,法国军队对于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大德意志邦国的胜利,使德国人认识到,德国在欧洲已经严重落伍了,只有改革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德意志民族才可能重现中世纪的辉煌,德意志国家才能重返欧洲舞台的中心。

1806年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在柏林创办了柏林大学,同时又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经过对工、农、商等各个领域里的改革,德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这个时候,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到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呼声不断高涨。

在德意志众多的邦国之中,奥地利历来居于主导地位,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霸权一直是普鲁士统治阶级所追求的梦想。1848年3月,德意志联邦的各邦代表,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了预备会议,会上对以谁为核心组成统一的德国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

多数的代表主张,应该由奥地利来领导,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德意志帝国,称为“大德意志派”,由于当时的奥地利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这个“大德意志帝国”将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少数代表则认为,应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由普鲁士领导的统一的小德意志帝国,称“小德意志派”,这个“小德意志帝国”则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民族“组成的单一民族的国家。这次预备会议上奥地利占了上风,选出了奥地利的约翰大公担任临时帝国的首脑,但是在实际上,约翰大公并没有任何实权,德意志各邦的王公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根本不听他的调遣,所以这个首脑形同虚设,德意志仍然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

在德意志各邦中实力较强的普鲁士几次尝试统一德国,但都遭到了失败,因为欧洲各国是决不愿意看到一个新的强国出现的,而奥地利也决不会轻易地放弃它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霸主地位,德意志各中小邦的统治者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独立统治地位,更是不会自愿放弃他们数百年来一直捍卫的权利。

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普鲁士国王的宝座,为了实现统一德意志各邦的目的,普鲁士立即扩充军备,计划建立一支拥有37万常备军和13万后备部队的小型军队,并在全国储备16万人的国民预备兵。这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威廉一世任命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罗恩“为军政部长,杰出的军事家”赫尔穆特·毛奇“为总参谋长,着手进行军事改革。

1862年,威廉一世又任命以铁血著称的“奥托·冯·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上台后的俾斯麦着手策划德意志的统一大业,致力于德国的统一事业,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王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与丹麦、奥地利、法国的战争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从此,在欧洲建立起了一个令欧洲各国侧目的强大国家-德意志帝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战之德国崛起的源头——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