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读书总结

七月读书总结

94.《教养的迷思》  朱迪斯哈里斯

这是第三遍阅读这本书了,是为了领读。但是书中的内容基本读明白了,但是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不能接受或者认同。首先反对把孩子当动物一样的用来做实验,我感觉即便是为了研究也只能是在有意选取样本之后,在自然的养育环境中观察发现。比如把孩子和黑猩猩放在一起养育,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研究数据或者论断,这太可怕了。还有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并非单一的某个因素,所以不能够用一种理论去推翻另一种理论。但是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会更主动、深入的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现教育的奥秘。

95.《趣味生活简史》

算是一本异想天开的书吧,作者能把构成房子的各部分和历史的发展结合起来去写,虽然有点牵强,但是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写作方法。作者的历史知识之丰富还是令人佩服的。但是对于房子构成的各个部分的趣味作用没有过多的描写。

96.《打开》上册    周濂

一本西方哲学的普及读本。作者在上册里用51个章节为我们介绍了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论断,但并不是空洞的哲学理论,基本都是以故事或者聊天的形式,联系日常生活通俗的解读这些哲学概念,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虽然有的内容还是比较难懂,但是作为哲学普及读本,作者写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97.《资治通鉴》第十二本    司马光

从唐纪九(628)到唐纪二十三(705) ,也就是记录了从太宗李世民到武则天这段时间的历史,共计71年。

最主要的内容当然要归属到唐太宗的善于纳谏,开明理政。但是太子承乾的胡作非为,魏王李泰的用心险恶,为了教育儿子李世民亲自写《帝范》十二篇,但是最终他的教育失败了。善于纳谏的不仅仅有魏征,还有陈子昂。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次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这本书里武则天始终是以皇后的身份出现的。

98.《宋美龄自述》   宋美龄

一个世纪的风云人物,她究竟是怎样度过她的一生的呢?“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没有别的原则,只有继续奋斗四个字可以尽之。”她的一生都是在这样的奋斗中度过的。从幼时的出国留学,到回国后的致力于社会运动,成为第一夫人后的的开办学校,提倡新生活运动,为抗战奔波,为了营救自己的丈夫而孤身犯险。她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她的平凡在于她也渴望幸福的家庭生活,她也渴望安享天伦之乐;她的伟大在于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

99.《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哈珀

本书主要围绕着一个白人律师为一个黑人(书中被称作黑鬼)打官司的事儿而展开的讲述。

故事的讲述者主要是律师阿迪克斯的女儿斯库特,一个有着男孩子一样行为和性格的女孩儿。在她的讲述中,让给我们看到了律师阿迪克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对社会中的人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尊重,在他的所作所为中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公平、正义,什么是善良。

100.《奥黛丽﹒赫本    艾略

一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的书,一本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坚强的书,一本告诉我们该如何向着梦想奔跑的书,也是一本告诉我们作为父母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的书。奥黛丽﹒赫本,一个响亮的名字,她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她,我们深深感怀的不只是清丽的容颜与事业的辉煌,还有举世称叹的优雅、执着、才华和修养。

101.《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英国的自然主义》(丹麦)勃兰兑斯

作为一本专业的文学理论书,尤其是诗歌方面的,读起来有点难。因为诗歌中所包含的意象和作者的写作风格需要细细品味。作为诗歌史上几个伟大的人物:华兹华斯、骚塞、济慈、雪莱、拜伦等也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对于他们的作品和写作风格确是第一次系统阅读和了解。每个人身上都哟菏泽独特鲜明的个性,当然也离不开时代的烙印。虽然都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但是作品风格还是有差别的。文学理论,特别耐啃的书。

102.《我还是想你,妈妈》 (白俄)   阿列克谢耶维奇

战争,对于成人来说意味着流血牺牲,对于孩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失去童年的快乐,失去自己喜欢的布娃娃,意味着饥饿,同时也意味着失去母亲的爱。因为妈妈是孩子的整个世界,没有妈妈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或许就是本书要传达的主题,作者以采访录的形式写出了儿童眼中的战争。文章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有的只是娓娓讲述,正是这看似平静的语言中,却隐藏着一颗颗饱受战争磨难的受伤的心。

103.《聊天记录》   (爱尔兰)    萨莉﹒鲁尼

读起来还真是一本聊天记录,里面有大量的语言但却没有双引号,而且没有说话人,完全靠联系上下文的理解。想到了《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同样的写作风格,大量的人物对话,但那本身却是满满的双引号,但这本书的语言很轻松,很明快,真的像在聊天。整本书基本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都是对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然而在这波澜不惊中流露出的平淡的感情却是真实的:渴望与拒绝。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可读性,也许就在这一点吧。

104.《贵客》   (南非)   纳丁﹒戈迪默

开始读起来很糊涂,因为不明白人物关系。“莫维塔要我作为客人回他那儿去。”从这里贵客开始登场,接下来诸多的人、诸多的事,似乎成为这本书阅读的最大障碍,但是读到第三十页的时候,书的主题就已经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凸显了:种族主义,只是自己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有很多类似于“卫生间里苍蝇横飞,发出震耳的嗡嗡声,拼命撞向窗玻璃。”这样的描写,难道是为了突出非洲的落后呢?还是想用这些“小虫”的卑微来暗喻人吗?不太明白这种环境描写的意图。

105.《绝望锻炼了我》  (韩)  朴槿惠

每一个不平凡的人总会有不平凡的经历,看到朴槿惠从小到大的付出,对她还是充满了满满的敬意与佩服。作为一个女人,克服了女人的弱点走向权利的顶端。我用以下几点总结:简朴的生活,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学习,沉重的压力,繁重的工作,深深的伤痛。

106.《前面英雄》       (美)  约瑟夫﹒坎贝尔

说是千面英雄,其实英雄都是相同的,虽然他们的出现方式各不相同。这本书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神话中英雄诞生的心路历程:历险的召唤,遇到帮助者,经受考验,再遇到帮助者,逃跑,最后获得成功。感觉更像是在说每一个人的成长,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最后走向自己的成功,成为自己的英雄。

107.《钓鱼的男孩儿》  奇戈希﹒奥比奥玛

“此刻一起嬉闹玩耍、彼此守护的兄弟,有一天会以何种方式作别?”看到这句话,本以为会是一个写兄弟之间的很温情的故事,但是看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暴力,冷漠,直到最后的疯狂。总之看完之后的感觉特别不爽,不知道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写政治吗?

108.《柳如是别传》上册  陈寅恪

看民国那些人那些事后就对陈寅恪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他执着的学术精神。看这本人物传记,最大的感觉不是看人物传记,而是在看一本诗词的专业考证书,学术含量太浓。虽然看得很吃力,但是感觉收获颇多,从书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学术追求,什么是“精神之独立,学术之自由”。

109.《资治通鉴》第十三本    司马光

从唐纪二十四(705)到唐纪三十八(763)共计58年的时间 ,从中宗到睿宗直到李隆基的继位,武则天最终以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结束了她辉煌的一生。中宗对韦氏的纵容让人体会到了帝王的难有的“患难夫妻”的感觉。韦氏、太平与安乐公主在权力之间的争斗,大唐盛世将慢慢在权力争斗的内耗中走下坡路了。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是直接导致这结果的直接原因。

110.《我们在此相遇》  约翰﹒伯格

作者写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城市以及和城市中相遇的人,自己与这个城市的故事,但是过多的短句子、短段的使用读起来有点费力,感觉像是在做梦。但是喜欢作者的描写,喜欢那些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句子,但是对于地理不通的我来说这本书还是有点难。

111.《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这本书似乎只有第一章能读懂,因为后面窦氏一些专业的物理学概念。但是自己最喜欢的也是第一章,看到了一个父亲如何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在实践中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动手发现科学的奥秘。“为了形成某个正确的观点,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不必完全真实。”这就是父亲的理念,也正是在这种理念里,费恩曼才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读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