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Day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打卡

今天阅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后两章,相对于昨天对本书介绍的阅读方面的技巧性问题更加了解,同样也从主要内容和自我理解两部分来记叙。

第三章“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是前文作者所述的“笔记读书法”中的读书以及记录两个步骤,从讲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及不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原因来介绍作者自己如何利用书签、标签、剪报等工具来帮助做好读书笔记。

第四章“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主要集中在通过重复的回看读书笔记来更加了解书中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将前面的几个步骤有机的串联起来,只有选购了一本值得读的书并且读完、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才能有“活用”的步骤。

通过这两章的阅读,我认为作者有一个十分核心的观点就是,无论是怎样的读书方法关键在于将书中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有效的输出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作者“笔记读书法”而言,做笔记就是这样的方式,通过“摘抄+评论”的方式做出既有原文又有自己观点的读书笔记,在需要的时候反复阅读从而进行新的信息重组,产生自己的创意。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十分值得尝试。同时我认为这种有效的输出方式不一定是读书笔记,可以发掘更多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于书中知识的主观认识,并有效的表达出来,正是书中所说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而不是作者想要强调的或者客观上看起来很重要的部分。

另外,我对书中另外一个观点有些许疑义,书中写道”读过一本书以后,对书中内容感同身受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这也代表这次读书没有给你带来新东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是感觉震撼,这种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一方面,由于许多作者深刻的见地以及独到的观点确实会有许多让人震撼的观点,这些观点确实新奇且发人深思;另一方面,我相信很多人热衷于读书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在书中寻找另一个精神世界,即与作者产生共鸣。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种谈话,基于共鸣、基于分歧,至于是否意在颠覆我觉得值得更多的实践来检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素-Day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