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或许,溥仪只是个想要追求自由的的孩子

《我的前半生》:或许溥仪只是个想要追求自由的的孩子

原创

作者:清风自有明月照


序言:

《我的前半生》这部自传体小说,不同于前些年热播的时尚都市情感大剧《我的前半生》。这部小说据说是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亲手撰写而成,也是第一部由(末代)皇帝书写的自传体小说,其实相比于那时的时代,这更像是一部清宫回忆录。因为主打的是清朝宫闱的诸多秘史。当然,也有可能是溥仪的一人之词,毕竟人都是有自己的惯性的,即倾向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诠释历史事件,尤其作为历史人物。

尽管如此,这部小说对于历史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在中国很多年的历史研究中,都是通过参照历史书籍或者文物来作事实的阐述,对于当时发生的事件,由于历史的久远和人物的消失而不了了之。这一次却很少见的能拿到(末代)皇帝“亲手”所写(也有人怀疑是他人代笔写成,毕竟,这部书读来连续性和流畅性不是这么和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溥仪先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吧)的回忆录,不得不说是一次十分新奇的探讨。

 

命运之初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由尊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末代皇帝》,尊龙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都倾情饰演了一遍。在电影《末代皇帝》上映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电影中很多的场景和故事都是来源于小说《我的前半生》。

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幼年时期的溥仪。他三岁继承大统,被宫人抱离亲生父母的怀里,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当时,慈禧太后对于这个小孩的期许还是比较高的。尽管在授予仪式上,溥仪还是又哭又闹,无所适从,面对台下乌压压的一帮文武百官。叫着要“毛毛”的孩子能懂什么?父亲摄政王载沣一个劲儿地安慰他:快完了,快完了——

是呀,快完了,何必让一个孩子承受天下的重压?可生在帝王家,怎么可能会有太多选择的自由?


少年的梦想

溥仪自幼学习文理书术,接受一切有关帝王治世的课程。可惜,皇帝只做了三年,1912年也就是宣统三年,六岁的他又匆匆地退下了皇位。但是,当时的革命党准许他留在皇宫里做个闲人。

世人都喜欢做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闲人,可闲人不是谁都能做的,更何况历史赋予了溥仪沉重的历史使命。

少年时期的溥仪就想去探索新的世界,尽管,天下也早已不是他爱新觉罗的天下了。他曾在紫禁城内四处探寻,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秘密,无关政治。他渴望朋友,他渴望亲情,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大群太监和宫女,他们多有中饱私囊,贪取宫中宝物的——对这个已经失去了权利的小皇帝,肆意妄为,甚至可以把他关在幽暗的宫殿一整晚,美名其曰让皇帝陛下反思。

隆裕太后十分清楚母子二人的遭遇,她想要让溥仪至少能多读点书,成为了像先祖那样横刀立马又饱览群书的人。所以,从溥仪六岁开始变聘请了大量的名师宿儒教授各科各业。小孩子的心性是贪玩的,他追求的自由是一如既往的,他也不甘于这样的一生。


对自由的呼喊与叛逆

他可以为了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畅通无阻地骑自行车,下令把有些门槛拆了。他想多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可以孜孜不倦地请教外教庄士敦西人何以治国。他胸中其实还是有一腔抱负的,至少想要重现祖先的荣耀和光彩。

他下令彻查了宫内大型的失窃案,甚至联合了当时的政府军来强制地执行,可不料第二天夜里便出了大型的“走水”事件。溥仪是很强硬的,他驱散了大量的太监,让他们返还家乡。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他看到似乎有所作为也不是这么难。可时代已经把腐朽的清王朝推到了,新时代的涛涛洪流源源不断地从革命党人的胸中流出。

倔强的溥仪像一个要不到糖果的孩子,四处奔走寻找机会。他奔走的目的是想寻找自己的自由,可天下人的自由却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最终回到了关外,他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还是想如同几百年前那样从关外带回一支精良的八旗子弟兵夺回他的一切。


追逐自由的代价

可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买卖,他给日本人谈生意,自然是输得连裤衩也不剩了。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最终变成了囚禁他的监狱,这幅枷锁沉重的扣在了他的身上。

他的妻子婉容死于鸦片,他成了天底下最好笑的傀儡皇帝。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他所被供养的终将被夺去。到底还是缺失了对本心的问候和追求,他想要的自由是这个吗?

他所期待的人生是这样的吗?

是命运的造化弄人吗?


他还是没有长大,他不懂得天下人的心,还有时代给他的到底是什么?他被苏联逮捕了,他还天真地问苏联人你们要皇帝吗?

一个追逐自由的孩子,他失去了本心,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什么劳模子的抱负了。

笑。


(图片均来自网络)

我是清风,也叫英俊,一个喜欢写点文史,吐点槽,没事喜欢胡思乱想的酸笔头。欢迎大家关注我的b站号:清风自有明月照,或者公众号:英俊和他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前半生》:或许,溥仪只是个想要追求自由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