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说话小妙招,让你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这本书里讲到说话不只是一种“感觉”,还是一门“技术”!就像烹饪有食谱一样,说话也有它的“秘方”。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会说话的人就是比不会说话的人更吃香。下面结合本书教给大家7个说话的小妙招:

第一招叫选择的自由,做选择而不是被命令。

第二招叫投其所好,挑别人想听的话说。

第三招叫儆其所恶,告诉别人这么做的坏处。

第四招叫被认可欲,利用人都渴望被认可的特性。

第五招叫非你不可,一句“只有你”满足别人的优越感和特殊感。

第六招叫团队化,用“一起”这个词让人产生伙伴意识。

第七招叫感谢,请求后面加“谢谢”,让人难以拒绝。

下面我们用具体的实例来教大家如何用好这7招说话的技巧,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

第一招:选择的自由。

    很多家庭的大老爷们儿都不做家务对吧,怎么说话才能让他们动起来呢?

咱们来做道选择题测试一下:

    你想让老公晾衣服,下面两种表述,你觉得哪种更容易让他动起来?

A.“去把衣服晾了”

B.“晾衣服和拖地,你选哪个?”

“去把衣服晾了”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命令,而不是请求,这句话给人很强的压迫感,只是听着就让人感觉不舒服,更别说去做了。再看B选项,“晾衣服和拖地,你选哪个?”,注意这是一个选择,而不是命令。当我们在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本能的会想着做出一个选择,而不是直接拒绝,除非确实忙不过来。

    所以这道题,我们选择B这个表述,没那么强的压迫感,给人自主选择的感觉,所以更容易得到配合。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性——人更喜欢做选择,而不是被命令。

      不光老公不喜欢被命令,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

      很多家长让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都会说“去把作业写了”,可孩子就像没听到一样,继续看电视。为什么?因为“去把作业写了”这句话本身也是一个命令,跟让老公做家务是一样的道理。他即便最后去做了,心理也是一万个不情愿。

      那该怎么表述才更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呢?很简单,“给选择”而不是“下命令”。

你可以说“你是现在写作业还是5分钟以后去写作业?”这看起来是一个选择题,但对孩子来说其实依旧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关掉电视写作业去,但孩子接受起来会比你直接命令他去写作业更容易一些。从小让孩子做选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学会运用这个技巧,在我们说话的方式上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

首先,给孩子选择,孩子会更愿意配合。

比如,孩子不想穿鞋,你追在后面跑,喊着“你穿上鞋子啊,地面很冷啊”她不听,当你给他选择,问她“蓝色的鞋子和红色的鞋子,你想穿哪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很快做出选择。

      穿衣服也是,不要直接说“穿衬衫”,而是要问“条纹衬衫和有小鹿的衬衫,你想穿哪件?”让孩子自己选,而且当他选择了之后,他会觉得这是自己的事儿,对穿衣服这件事也没就那么抗拒了。

      其次,给老公选择,老公也会更乐意行动。

      比如,过情人节,别人都有礼物,而你老公无动于衷,你不要直接说“给我发个红包”,你可以说“老公,情人节我给你准备了一个小礼物,你呢?你准备送我鲜花还是红包啊?”你都这么说了,你老公还好意思拒绝吗?

有两个开早餐店的人,客人点了包子油条,他们都想附带着推销一下自己的茶叶蛋,他们都利用了给客人做选择这个小妙招提升了销量。

      第一个早餐店主说的是“要不要来个茶叶蛋”,而第二个早餐店主说的是“你要一个茶叶蛋还是两个茶叶蛋”,你猜哪个卖得多?后面这个对吧?

没错。这两个店主虽然都给了选择,但是第一个店主的选项里有一个选项是“不要茶叶蛋”,而第二个店主给的选项都是自己期望的,不管买的人选了哪个,他都能卖出茶叶蛋。所以,选项的设置需要确保两个选项不管哪个被选了,都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人更喜欢做选择,而不是被命,这是人的共性。也是“选择的自由”这个技巧能起效果的根本原因。

第二招: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也就是迎合别人的心理,说别人想听的话。

咱们去店里买衣服,一个卖家说“抱歉,这款外套只剩下一件了”,你听了什么感觉?你会不会想“这衣服是被人挑剩下的吧”“一定很多人试穿过”

假如用下面这种表述听起来会不会好点:“这件外套卖得特别快,一上架不出两天就卖完了,这是最后一件了”

第二种说法“这件外套卖得特别快,一上架不出两天就卖完了”,这说明这件衣服很受欢迎的,迎合了买家希望买到流行款式的心理。再加一句“这是最后一件了”,可能说的就是事实,但在这时候说出来又给人再不买就没了的紧迫感,所以,就会让人产生想要购买的冲动。做生意的人一定要学会这招,研究别人想要什么,才能做到“投其所好

  第三个小妙招:儆其所恶

      大家都见过“请勿触摸”、“请勿践踏草地”这类警示牌吧,这样写效果一点都不好。因为人有时候越是被命令,越是想反抗。就像有些孩子,你越是告诉他不要乱跑,他偏要跑。

怎么解决呢?

      我曾经在路边看到过这样一个挂在树上的的警示牌,上面写着“喷有农药,请勿触摸”。路过的行人,一看到这句话就绕道走了,还拉着自己的孩子离这颗树远远的,效果立竿见影。

      这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作者讲的“儆其所恶”,告诉对方: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不要这样做。

第四个小妙招:被认可欲

过马路的时候,一个妈妈拼命的喊,“这里很危险,拉住我的手”,可没用,小男孩躲得远远的,因为他希望证明自己是大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他可以自己过马路了。后来这个妈妈灵机一动,换了个说法,她说“我一个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着我的手一起过马路?”小男孩很开心的牵住了妈妈的手。

      这个妈妈后来的这种说法就是充分利用了小男孩的被认可欲,孩子希望被当成大人,那就满足他,你来牵我过马路,而不是我牵你,思路一换,效果立竿见影。

第五个小妙招:非你不可

比如,邻居修剪盆栽特别厉害,总是能修剪出非常漂亮的造型。假如我们想请邻居帮忙修剪自家的盆栽,该怎么说呢?如果你直接说“帮我修剪下盆栽吧”,人家可能会想我忙着呢,为什么要帮你修剪。但如果用“非你不可”这个技巧,我们可以说“你修剪的盆栽真的是太好看了,我们家也想修这个造型,只有你才能帮我们实现这个愿望,你能抽时间帮我修剪一下吗?”这话一出,对方通常都很难拒绝,因为里面有一个词叫“只有你能”,意思就是非你不可,这个词充分满足了人的优越感和特殊感,总之就是让听得人感觉非常的爽。

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说的这么神奇,大家在邻里朋友之间试试就知道了。

第六个小妙招:团队化

这个方法超级简单,说白了,就是在说话的时候加入“一起”这类词。

      能起什么效果呢?咱们来感受一下下面这两句话:

      第一句“你也去逛街吧”

      第二句“咱们一起去逛街吧”

      哪句听起来更舒服?第二句对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喜欢和别人一起做事,是我们人的一种本能。利用好这个本能,就算是有些麻烦的请求,别人也愿意接受。

      比如“你也来大扫除吧”,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很麻烦,而换成“咱们一起大扫除吧”听得人不但不觉得麻烦,有些时候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开心,因为可以和别人一起做事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毕竟我们人就是喜欢跟别人一起做事,喜欢有伙伴,有团队归属感。


第七个小妙招:感谢

      这个方法就更简单了。大家感受一下下面这两句话:

      第一句:“把这凳子搬走。”

      第二句:“把这凳子搬走,谢谢啊!”

这两句话,听到这句更乐意配合呢?当然是第二句对吧?!

      听到第一句的时候会觉得“真麻烦”,“为什么非让我来”,而且这不是自己分内事,很多人可能就拒绝了。

      而第二句仅仅是加了一句“谢谢啊”就感觉好多了。所以,在提出你想让对方做的事情之后,立刻加上一句“谢谢”,被拒绝的概率就小了很多。需要提醒一下的是,这个“谢谢”一定要快,要在提出请求的瞬间,趁对方还没做出思考和决定的时候立马跟上,等人家都想好理由拒绝你的时候你再说谢谢显然已经晚了。

通过以上7个小妙招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说话的技巧。赶快把它用起来,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说话小妙招,让你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