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的来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感觉,有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开始烦躁,一般这个时候可能相对比较悠闲,没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处理,因此有时间,也有精力让自己处于一个烦躁内耗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情形和现象,一般我们都会将烦躁的情绪归结于人太闲了,因此有时间跟精力让自己烦躁,因此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不管是看电视,读书,玩游戏,总之需要给自己找点事情,这样一来所有的烦躁都会在情绪移转中,不知不觉的消失。

就在我们自己也以为情绪就这么解决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时不时的受到这样情绪的影响。一直以来,我把这样的现象理解为就是一些人生成长规律,这些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最近看的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心理学的大家们,对于这个现象,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版本,或者说是另外一种观点吧。

作者旨在感受当下,并坦然的接受当下的自己,不管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都先接纳它,然后安抚它。对此,作者是这样描述,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情绪比作一个分别居住于家里的客厅和地下室两种环境的两个小孩。

而住在客厅的孩子是开心,善良,慈爱;地下室则住着痛苦、愤怒、烦躁等情绪。我们都喜欢自己开心,高兴的情绪,因此当有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这些情绪的存在。

而当痛苦、愤怒等情绪出现时,一般要么彻底陷入愤怒痛苦,要么选择置之不理或者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尽快的渡过这个痛苦的阶段。

在作者的观点里,开心、幸福是在痛苦、愤怒的对比中逐渐长大的,要想慈爱、幸福更加强大,必须要不停的去喂养,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转化愤怒、痛苦为慈爱幸福。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时刻关注自己,感知每一个当下,不管是痛苦还是愤怒,首先我们需要去承认它们的存在,然后将它们从地下室请到客厅,承认痛苦、承认愤怒;然后告诉它,我知道它的存在,并且拥抱它,安抚它。以慈爱的方式,将心中的痛苦、愤怒转化为慈爱,幸福。

解决问题我们都讲究一个寻根究源,因此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道理。

在心理层面,我想这个道理是样的,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彻底的消除。而心理学家的这套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去解决。

尽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实际的行动中,确不一定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我把这个原因归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个人的认知,就像在文章的开头,关于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情绪,我知道不好,也知道自己应该控制,所以就一直在看似找到根源(太闲)的认知里反复。

当从知识的海洋里,发现了,原来还有另一个角度时,起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个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一切都好像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幸福来自于有愤怒、痛苦的对比,而幸福的本身,也应该是痛并快乐着,这是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确实能感知到的一些现象。

再这样的逻辑支撑的基础上,我开始分析烦躁,关于烦躁,追根究源,其实还是来自心理的恐惧,至于产生恐惧的原因,它有很多方面,包括自身、社会、环境等因素。

于是我开始接纳恐惧的存在,并在意识深处安抚,拥抱恐惧,用意识感受这一刻的恐惧,突然发现好像一切很快就过去了,最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大概在一分钟之内就已经完成。

其实关于烦躁,对我来说是一个经常困扰我,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消化的事情,然而在今天我通过接纳拥抱的方式,起码目前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不管未来还会不会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观点,但在现在的这一刻,这样的方式治愈了自己。

以往总希望能找到万能钥匙,让自己始终保持自己希望呈现精神状态,然而时间打破了我的这个梦想,且让我知道了所有的一切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通过知识,找到自己,建立自己的体系,不管路上有什么千奇百怪方式,但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有效,总之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烦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