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之父一一于敏

    繁荣的城市,稳定的环境,当我们享受这和平而美好的幸福生活之时,应该知道,是祖国的强大让我们能够远离战乱的侵扰。但是每位中国人也不应该忘记,“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用百年屈辱史换来的深刻教训。如果没有一代代革命家、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不断努力,又怎能粉碎列强的侵略与讹诈呢?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居功至伟的前辈们一个个离开了我们,无不令人心痛。2019年1月16日,噩耗再次传来,被誉为我国“氢弹之父”的于敏老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那段远去的历史,有多少人记得这位应该被永远铭记的科学家。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他隐姓埋名28年做奉献,可是人生又能有几个28年?此时此刻,于老先生已驾鹤西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他一生的最大功绩讲给每一位国人知道。

    上个世纪,美苏两大国凭借手中的核武器肆意威胁、恫吓其他国家,对他国进行蛮横的干涉、控制甚至是统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讹诈”政策。我们虽然爱好和平,但也决不允许他国对我们的肆意讹诈,而这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自己拥有核武器,才能拥有守卫和平的能力。

    研制核武器的重任落在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肩上,面对当时百废待兴的工业局面和各大国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能想象到老科学家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当时在国际上,美苏英都已经拥有了威力更大的氢弹,因此我国研制氢弹的计划也是刻不容缓。氢弹是一种以轻核聚变为原理的热核弹,需要将小型核弹安置在氢弹内部,借助其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才能成功引爆氢弹。所以说,氢弹的研究难度是空前的,这也就是印度在掌握原子弹技术后,用了20年都未真正研究出氢弹的原因。

    而当时于敏先生负责的就是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决定了整个氢弹研制的成败。于敏是由我国自己培养,从来没有留过学的科学家,但于敏的过人之处就是其善于把复杂的东西归纳提炼总结。

    在研制之初,没有任何经验的设计团队对氢弹应选择何种构型而举步维艰。可是,奇迹就发生在了于敏的一念之间。一天傍晚,刚刚吃过晚饭的于敏和团队成员在园中散步,就在这散步的途中于敏突然想到了突破研究瓶颈的方法,然后马上和同事进行了多次数据验证,结果显示,不论怎么换算,最终的结果都将获得百万吨级的当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由于条件有限,80%至90%数据都是手工计算的,无不令人敬佩。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大漠上空成功炸响,这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才刚刚过去了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

    然而于敏先生研制的氢弹更令人骄傲的是,氢弹小型化已经做到了相当好的程度,第一枚氢弹就具备了实际投送、实战的这样的一个基础水平,这是美国第一颗氢弹都未能做到的水准。且我国氢弹实际爆炸当量330万吨,是当时设计的三倍,对此于老生前也曾亲口证实。

    1988年,随着相关资料的解密 ,家人和朋友才知道于敏竟然是中国氢弹的主要缔造者,而这距离他加入氢弹研究已经过去了28年。但就是这样一位打破美苏核讹诈的英雄科学家,却始终是淡泊名利,生活朴素,在他的心里,只有我们的国防事业,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亦是如此。最后,我们只能在心里将这位科学家永远铭记,将他的精神世代相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氢弹之父一一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