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与行善从心起,方能持续

我国有一个最不受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据数据统计,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英国的人口总数,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4.2个这样的孩子,但这样庞大的群体,并没受到外界的关注,甚至不存在于无孔不入的网络世界,直到韩红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个局面。

现在,韩红成了留守儿童的保护神,每个两会,留守儿童问题得以通过她走进大众的视线。她是一名公益志愿者,自2000年开始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就一直持续在做:向儿童基金会捐款,为灾区义演,向残疾人等弱小群体伸出援手等。

这个倾家荡产做公益的人,却屡遭键盘侠咒骂,但她依旧执着于自己的公益,无视那些会扰乱自己心神的声音。她曾说:“如果说以前公益事业是我一生的一个理想的话,那么未来公益事业就是我一生的责任。”她的善由心而发,纯粹而美好。

《了凡四训:译解》是一本能告诉你“造命在天,立命在我”,行善需从心起的书。被新异心理的李新异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完整的诠释,通俗易懂。无论你是想修身养性,还是想行善积德做好事,只要想变好就需从心开始。只有心里认同,由心而发,才能实现自我的真正改变。



了凡四训》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旨意是告诉人们:“命运不但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它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用“三心”之法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的劝诫金句,都说了一般人不是圣贤人,谁会没有过失呢?知错能改,就是最好的了。只是纠正自己的过失谈何容易?

首先,要发“羞耻心”。要自省,方能向内求,实现自我检讨。会内省的人,会有羞耻心,才能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与过失。

其次,要发畏惧心。会害怕,才懂“举头三尺有神明”,才会守住做人的底线;即使做了大错特错之事,也能诚心改过忏悔纠正,得以善终。善由心发,如同明灯,无论何时的过失,只要能改,就是好的。但不是能改就能明知故犯。

最后,要发勇猛心。人,犯错后不能改正,多因为懒惰而得过且过。我们在明白自己的过失后,应立即狠下决心改正过来,不应迟疑和等待。从心态上让自己振奋起来,勇于尝试,不优柔寡断。

一个人具备了“耻心、畏心、勇心”这三心,一旦犯错便能改之,无论是从认知层面上改错,还是从心念上纠正,都会有效果,只是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而已。了凡先生用了几个小故事,对改过之法,一一用事实来讲明。

积善良方,均由心生

渡人能渡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用了舜的故事,因其天天自省而改过,最终得以感化全家人,而成为后世人人称道的孝子。

也许刚开始,是因为有积德的意念而去行善,持之以恒就会达到自然而然行善,最终心与行为合二为一。

就如韩红,刚开始做慈善,可能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帮他人,或者是通过这些善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当自己做着做着,就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持续的坚持,自己心底深处就执着于行善这件事了。

了凡先生所举的无数例子,也正说明了积善由心起,必有善果。

写在最后

我们知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无论安身还是立命,都要看看自己心在何处。告诫我们,过失来源于心念偏离,必由心改,才能断其根,彻底改过;行善,亦由心起,方能身心合一,心行合一,持续而长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过与行善从心起,方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