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事都有结果

其他的不会,只会写日记跟自己讲道理。


冬天是变慢的季节。餐厅揭幕的速度明显放慢,菜市上的绿叶蔬菜日渐稀少,夏天那些颜色鲜艳、质地轻盈的莓果,也已被饱满结实、贮存了无数糖分的苹果、洋梨所替代;主打根茎植物的冬天来了,整座城市都进入了一种宅起来养膘的状态。


昨天晚上,纽约下了今年的初雪。这是我在纽约的第四年。依然是熨斗区无数碌碌上班蚁族中的一员,要管的摊子越来越多–下半年以后密集的高层和组内人事变动,从9月份开始,Marketing方面越来越多地为美国team干活,而不是局限于大中华区那点儿利益;两周前,终于得偿心愿被调去Sales,一脚踏进邮件和电话的无底洞,市场方面则招了接替我部分工作的新人,便也要兼顾带人的职责。在某种程度上,这似乎也是一直从事文职工作的我,第一次告别笔头,做些别的事情。


和工作的狂热蜜月期,也终于有结束的征兆。开始习惯用一种理性的方式看待职场和责任,不再以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工作,就算加班,也要加得师出有名,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这种改变,或许是因为,渐渐从自己和旁人身上看到, 如果条件尚未成熟,那就是做无用功。大老板坦言,如果能让这个网站在中国的速度马上上去,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但日程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堆成了山,但资源只有那么多,孰轻孰重,他心里明白的很,于是,只能让我等了。


工作如此,感情也是如此。反观过去十年间的每一次喜欢,无不飞蛾扑火。转身才发现,自己不过在唱一出独角戏。然后鸡飞狗跳,一副受害者模样,口口声声说不在乎,要一笑泯恩仇,却终归放不下,把苦全憋在心里。


心里难过,同友人叙说,友人一针见血,说你们这些火象星座,尤其狮子座,大多是这么个脾性,其实最喜欢钻牛角尖,做一件事,一定会竭尽全力,一定要讨个说法,要一个确定的结果,可现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无疾而终的。酣畅淋漓的挥汗和一时脑热的鸡血,会蒙蔽双眼,忽略事情本身的先天不足—回过头去看,才知道答案从来都是“不可能”,无论如何努力,都于事无补。执着到最后,或许就变成了盲目的执拗,就算真的争得结果,心里的洞也被撑大了一圈。


从一开始,你想要做的,认为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益的,一切牺牲和付出,在旁人眼中,都不过是你一厢情愿,并不会换来对方的珍惜和感激—将一切掏出来硬塞在对方手里,哭着说“我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爱我”、“我做这么多事,为什么你们不支持我”?多少次纠结,多少次委屈,到头来,其实都是力气用错了地方。身陷困顿,最难就是承认现实,承认自己搞错了方向、选错了人。相比之下,逃避现实,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不但容易得多,还能博得不明真相的他人的同情。或者,安于现状,继续忍受⋯⋯


一声“算了”,好像宣告了自己的失败。但如果不这样,生活只能越来越糟糕。


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的。但过了一定的年纪,好的机会不再是天上掉的馅饼儿,也不再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放弃需要勇气,也一定会有痛楚和悔过,但更意味着重新审视自己,以作出改变。

今年年初,和大老板有一次深谈。印象最深是他说了一句,“我会给你新的挑战,否则你会无聊的”。记得当时自己一笑而过,觉得自己带的项目刚刚起步,今后肯定有各种问题会自行涌现,需要解决。却不知,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人来挑战你,就该自己挑战自己。


之前几个月的状况,基本就是安于困顿—上班做着不温不火的工作,下了班疯了一样吃喝玩乐,不去想太多,不细读信用卡账单—无比典型的逃避现实。纽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只要你想,每个人都能找到某种虚假的安全感,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足量的多巴胺、刷够存在感。


但这种生活,无异于温水煮青蛙,等到水开了连爬出锅的力气也没有。当我闲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好像不是很开心。在曾经同组的一位大姐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十年以后的自己:生活上成熟稳重有趣自信,工作上却没有一技之长傍身,喜欢摆出前辈姿态对年轻同事指手画脚,憎恨被人抢风头,让人最看不懂的,莫过于忍受一份单调的工作和搓气的上级足足三年,才越级要求增加工作职责,结果却又差强人意。吐槽就此打住,简而言之,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不赶紧做点什么,类似的情况绝对会发生在我身上。


一成不变的生活、没有进展的工作,“耗着”的状态,是事业心重的人这辈子最怕的东西。给英文站写稿、加入市场部美国组的讨论,都是很好的尝试,也让我开发出了自身新的有用之处;但它们却也提醒着我,自己终究还是想成为“最好”,而不是“凑活”。一个外国人,不论再怎么努力,在本土市场面前,就还真的是不行,差了二十年的语言,加上从小生长环境的不同—真的不是小看国人,也并非看低一代移民,只是受限自身专业,就算有大闹天宫的本事,缴了金箍棒的孙悟空,也还得乖乖被压在五指山底下—所以,依然无法脱离“华语语境”,才能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不是没想过换工作,但来搭讪的HR所提出的Offer,掂量再三,也和之前的工作并无二致,贸然跳槽,在新公司的话语权或许还不如现在,而要重新建立人际网络。针对少数族裔的Glass Ceiling,那种停滞不前、无法突破的困境,一度让我视回国为救命稻草,但回过头来,又要问自己一句,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思前想后,才发现答案还是“没有”。


去新的team,也是机缘巧合。一个平凡无奇的秋日午后,和一个被我视作长辈的高层在茶水间里等水烧开的间隙吐槽谈天,捎带提起了对Sales的兴趣—当然,这是我几个月来深思熟虑的结果—不料对方竟然大力支持,并且直接捅给了他的合伙人,也就是公司的顶头大老板。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入职新team两周,结束为期半年的放羊生活,各种信息排山倒海般压来,工作时间也严重超标,好在有新team的老大和朋友家人支持,才觉得一切不是那么难熬。每天涌入邮箱的近百封新邮件,每个加班时间打出去的联络电话,每次一知半解的小组会议和充斥着一大堆术语的training session,大概都是在为之前幼稚的坚持还债—


今天新team的老大问我,觉不觉得苦,后不后悔来Sales,会不会觉得自己选错了。


我看着他,笑着摇摇头。两个月前,在那个茶水间里,我就已经认定了答案。


这世上所有的路,本无对错,黑暗里看不清路,就闭着眼睛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是所有的事都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