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识的“游牧民族”

读罗辑思维《做知识的游牧民族》,读书笔记。

学习就应该系统地、潜心深入地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问,假以时日,最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对学习的看法。

那是不是零零碎碎地、浅尝辄止地、不求甚解地了解一个门类的知识,就是没用的?不,不仅有用,而且是我们在这样一个节奏变化飞快的社会环境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系统、深入地学习一门知识,从而成为专家,这当然好,尤其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变化不大的社会环境里,这样做就足以当做立身之本,养活一家人,甚至传承给子孙后代,比如过去的手艺人。但问题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要不断转换,几乎没有任何领域可以逆潮流而行,按照原来的轨迹独自运行。

怎么办?王烁老师的一个比喻尤为精彩:

过去的学者,是知识的农耕民族,自己有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时代,逼得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他甚至还提出一个“另类的二八定律”,就是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掌握一个新领域百分之八十的知识。虽然这个说法听起来有悖常理,但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为了生存,别无选择。

纵观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如马云、马化腾、雷军等等,都是这样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补充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然后迅速行动、尝试,在行动中试错,在反馈中迭代,在不断进步中成为王者。哪有什么系统学习而言?

做知识的游牧民族,要有三个核心的认知。

第一,不要迷信所谓的系统学习。能系统地学习的知识,大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沉淀,已经被很多人熟知和掌握。而最有价值的知识,通常都是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系统,比如区块链投资,新零售,人工智能等,这些知识价值极大,但是即使在这个领域最前沿的人,也都只是在摸索中,哪有什么系统知识可以学?

第二,不要迷信万能钥匙。人性是复杂的,环境是多变的,社会是多元的,要达成一个目的,依靠单一的策略,几乎无胜算。要允许自相矛盾的原则在脑子里共存,允许现实世界给你反馈,帮你迭代。

第三,不要迷信信息输入。这两年,知识付费开始流行,知识服务平台也百花齐放,如得到、一块听听、喜马拉雅、千聊等等。如果一个课程,你只是听了,只是单纯地把自己浸泡在信息流里是没有用的,出门左转去刷个朋友圈就会忘记。比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是把学到的知识想办法及时地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上去,不断试错,不断迭代,从而变成自己的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知识的“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