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女性的悲剧

我很少看这类畅销小说,这本是亚马逊免费借阅的,而Kindle里买来的电子书大多还没看,真是应了那句“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伍诗绮的《无声告白》,从一个女孩莉迪亚的死开始,写一个华裔后代与白人女孩组成的家庭,一家三代人的生活,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有时我会想,做男人真的会简单很多,他们从小到大,永远都目标明确,他们要去外面拼博,去闯一番事业,虽然最后也只有极少数人能成功。他们不必操心家庭琐事,就像那本烹饪书,永远也不会出现在詹姆斯或内斯的书架上。

而做女人却要复杂得多。

无论父母的期望还是女人的自我选择,都不停的在家庭与事业间拉扯;在婚姻家庭儿女的事情上,女人永远都要负担得更多。

一场激情过去,男人可以不必承担任何后果,他们仍可以继续事业的美梦,而女人,像玛丽琳,从不慎怀孕的那一天起,孩子就变成她永远的牵绊,在结婚生子面前,学业事业,便再也微不足道了。

结婚生子后,如果选择做家庭主妇,日子天天周而复始的围着家务孩子转,几年后再想出社会 ,你会发现这世界好像所有的门都对你关上了。

我能理解玛丽琳离家出走的心情,我相信许多结婚后囿于家庭的女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种想法,坦白讲,我也曾想过。甚至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天晚上做的梦,就是离开家庭,去一个遥远的地方重新开始工作。

然而有想法不等于能实施,就算付诸行动的玛丽琳,离家的日子里也在苦苦挣扎,她一遍遍翻动着口袋里的发夹、弹珠和纽扣,才能让心绪稍稍平静,我想就算没有怀上汉娜的意外,或早或晚,她终究会因为忍受不了对子女的思念而对生活妥协的。

这是女人必须独自面对的悲剧,男人无法替代或理解,只要女人承载着生育后代的责任,这悲剧就永远也避免不了。

莉迪亚的死从表面看是父母的过度期望所导致,实质却仍是女人的在家庭与事业上的分裂与拉扯,母亲希望她能学业有成,实现她未竟的梦想,但在莉迪亚的内心私底,或许只想做个家庭主妇,找个爱人结婚生子吧。

在对子女的期望上,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曾如玛丽琳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这真是件太过容易的事,自己不用努力却能实现梦想。

我也曾如此期望过。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曾与女儿有过一段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对话。

当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为自己没能多读书,没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事业而痛恨自己的时候,像莉迪亚的母亲一样,我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女儿。

她才4岁,我就跟她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或工作。

她却说:“我将来要结婚的,结婚可以穿漂亮的婚纱,为什么要不结婚呢?”

也许她还不懂结婚意味着什么,但她的回答却让我惊住了。

我是个太爱反思的人,说好听点叫反思,难听点就是意志不坚定,爱动摇。

我又开始动摇了,我想,我有什么权利去决定她将来要不要结婚生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她将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跟爱好,况且她很难会刚好跟我有同样的理想,将我不能实现的理想硬塞给她,是多么自私的想法。

从那以后,我再没说过让她不结婚的话了。我决定尽全力去督导她完成学业,至少要接受大学的教育,但那之后,她是早早结婚生子还是做个职业女性,全看她的意愿,无论她如何选择,只要她开心,因为爱她,我都会接受。

很多父母始终无法明白的一点,孩子并非为实现父母的理想而来,父母的责任不过是尽量以正确的方式将他们抚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而那之后,他们的生活与选择,真的不是父母该管的事了。

而当今这个社会,许多父母对成年的子女,仍是爱得太少却管得太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声告白》:女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