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画材,你的人生将被改写。


人生如一幅油画,展出前仍有机会修改并装框。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描绘属于自己的那幅油画。一开始,大家得到的都是同样的一张白色画布。

有人中途放弃了;

有人题材选错了;

有人画布弄丢了;

有人画的不理想,仍无奈画下去;

有人画的很烂,仍自我感觉良好;

有人画的细致,默默勾勒着;

有人振奋着挥洒画笔,心存美好;

有人认真描绘画作,边改边画;

有人胸有成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终画成什么样,谁都不得而知,但他们心有期许,只要认真对待,就会成就一幅满意的画作。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30岁以后,认识到年轻时不认真生活的自己。以前还为别人称呼自己“傻”“简单”“不操心”,而傻幸福。

后来发现,“傻”其实并不好,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感情是看不见的。可能会让人错失很多洞察不到的情感和应担的责任。

于是竭力追求让节奏慢下来,用心体会生活,认真考量自己眼前的这幅画作。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看到20岁的,为了生计,建筑了内心家的事业,却自己负债累累,到处苦逼借钱还贷的沉重压力;

看到40岁的,仍应付生活,浑浑噩噩,抱怨和不开心的浑浊状态,让人为之忧虑;

看到50岁的,为了生活的愁杂落泪,红肿着眼睛笑着说眼睛进了沙子那一刻,对生活苦楚的心酸无奈。

看到60岁的,为了荣耀,拼命在外人面前夸耀子女的骄傲,反身又嫌弃子女不合自己心意的失落。

看到70岁的,想孝敬年迈多病的父母,让父母住一个温暖的窝,却不忍向子女开口的无助。

看到80岁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求生的渴望。央求子女无论带她去哪只要能治好,只要能活下来。但却从她的不认输,而儿女先认输的绝望中离去。

看到90岁的,病床上,无数个打湿枕头的冰冷夜晚。红肿的眼睛哭诉,想跟着儿女住,已经成为她今生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

也许,她心中那一刻真正体会到的才是:人,该有的人性。那种无助、失望、绝望,冲刺着往后余生,直到从这个世界淡出之最后一秒。

此刻,心思通透,无数过往的绳结一一解开,对生活的凌乱,糊弄和不善待都重新整理和看待。

轻轻,慢慢,认真,善待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一次喘息,一曲音乐,一幕画面,仿佛慢动作定格。从多想到复杂到简单,再到安静。

不禁思考人生的终极事业:家庭教育

都说孝敬父母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但要求孩子孝敬自己却是最错误的想法。

不论是攀登老师的应对教育问题,一针见血的答案;尹建莉老师的引导,自由;还是郑渊洁老师的身教和保持童心。

他们遵循的都是:爱,理解和尊重。

原则之一,离不开“身教”和“培养独立的人格”。

想要孩子做到自己想要的,首先自己先做到。不是给孩子说,“加油”!而是在自己老去之前告诉自己:我要加油!

人生如一幅油画,为什么是油画?因为油画可以反复修改,但需要给它一些干燥的时间,也给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

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如果起头的时候,造型不准确,我可以把画面改的生动;

如果画到中间,画面不真实,我可以改成抽象的风格;

如果画到最后,画面仍不可观,我可以在最后的时间内,找出着重点进行描绘,让它变得独特。

无论我们正在经历生命的哪个年龄段,就从此刻,当下,停下手中的活,看向自己的画面,如不满意,待画面干燥,重新绘制。

人生没有侥幸,你怎样绘制人生的画布,画布就会怎样回报你。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聆听我们自己的声音,描绘我们心中的美好,总归圆满,并签字,装框。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对画材,你的人生将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