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本土文化为“道”文化,谓之“一阴一阳之谓道”;华夏本土医学为“中医”,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窗口。
自古以来,道与医是互通同源不可分割的整体。“十个道士九个医”便是医道不分家的写照。而将医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源头,便是有着计算机二进制起源的《周易》学说。故有医易、医道同源之说。
【阴阳】是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
《周易》从复杂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两个范畴。认为世间一切,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由阴阳构成,或者说都可分为阴阳,阴阳是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
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二气媾合而成,如人之男女相配、交媾、孕育等,因而可以用阳爻 — 和阴爻 - - 两个符号来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分类,分别象征天、地,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等,在商周时期人们看来,从人的内在本性上说,人在本质上、根源上都是自然的,人、天又是同一的。天、人同源、同质、同道、同德,因而用同一的符号来表示,用同一种理论来解释。自然世界由阴阳构成,人类世界也由阴阳构成。事物皆有阴阳两面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的性格都存在不同的侧面,大人与小人的区别只在组合比例的差异,纯粹高大全的人格是很少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从共时性言,阴阳是相对的,按照性别、地位不同标准划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一当教师的男人,若按性别言,为阳;若按社会地位言,则为阴。
从历时性言,阴阳又是变化的,在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二十年后,子可有子,于其子言,则为父为阳。
阴阳不同性质,有阳刚阴柔不同的属性,人亦如此。故首先当明白自己是谁,即《易传》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若为臣,就帮忙别添乱,尽职别越位。
《周易》用一阴一阳两分法去看待宇宙万物。总之,不管考虑什么,都可以用这个一阴一阳的方式去思维、去看待,把整体事情一分为二来考虑,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下》)。我们用阴阳观念去认识世界,就可避免片面极端,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周易》的天人合一、阴阳观念将天人连接为一整体,并认为天人同构同理。《周易》的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这里,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人是自然的—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服从这规律。人性即天性,天道即人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
《周易》天人合一、阴阳观念是《周易》“推天道明人事”、“假象喻意”的理论依据,还是中国古代文学“香草美人”、“以男女喻君臣”比兴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阴阳观念将女、妻、臣同视为阴,将男、夫、君同视为阳;天人合一观念,视同类者同理同道,将男女、君臣连接为一整体。
由于天人皆由阴阳构成,天象有阴阳,人事也有阴阳,异质同构,同构同理,故可“引类譬喻”;草有香臭,人有忠奸;女、妻、臣皆为阴,故“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男女、夫妻、君臣关系皆可分为阴阳,故可“以男女喻君臣”。在不同的关系、角度、语境下,“美人”意义可以不同,可以是容美之人,也可是德美之人;德美之人可以是明君,也可是贤臣。只要天人、物我、喻体、本体间存在相似相关的关系即可“引类譬喻”。
【阴阳】是世界变化的橐龠
阴阳之间既是一分为二的,阴阳是不同的;又是合二为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若从共时性言,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是并存的,只是分析其异同关系的角度不同而已。若从历时性言,一分为二是过程,合二为一是目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单纯强调哪一点都不符合天道,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阴阳两个符号的交错和变化,象征着相互对立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和转化。阴阳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作用,化生了万物,促成了世界的变化。
人类社会也如此,男女之间既是不同的,又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福祸相倚,吉凶相对,痛苦与快乐也是相对的。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痛苦与快乐就多由精神决定。
【阴阳交感】是化生万物的根源
《周易》认为阴阳之间的交感是推动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周易》中说的交感接近现在哲学中说的矛盾。有矛盾,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推动事物的发展。
交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解决措施也不同。男女交感是夫妻之道的基础,如《咸》卦、《恒》卦;若是人民内部的阴阳交感,就用和柔的方法解决,如《讼》卦;若是敌我矛盾的阴阳交感,武力也是解决冲突、构建和谐的方法,如《师》卦。
综上可知:
【阴阳】是古人认知世界、平衡世界的窗口。
无戒学堂日更第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