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周问答

经济学多了时间这个维度之后,对现象分析更加犀利了。起初挺简单的:未来越是不确定,资产的现值打折程度就越高。但用在环保问题上,用在囤积居奇上,用在国家选择投入方向上,投入比例上就惊心动魄了。

1、奥地利学派和《利息理论》。利息理论最早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在研究,后转到了欧洲大陆和英国,研究的方法,内容,结果和参与者,都不限于奥地利了。

2、贫穷社会,人们生孩子为什么比富裕社会更多?一是成活率,与医疗条件有关。第二,贫穷社会里孩子特别男孩是体力劳动的补给,快速变现。富裕社会里孩子多从事脑力劳动,培养时间比体力劳动要长得多,孩子到了二三十岁,父母还在为孩子工作,为他们完成漫长的教育投资而努力挣钱。第三是父母的时间成本。富裕社会里养小孩也是一种享受,为之付出的代价越高,需求量就越低(也是需求定律最基本的含义)。现在大多数人很难像以往那样,一下子照顾五六个七八个小孩,而且生育时间不断往后推,因为早年的拼搏是他们事业定调子的阶段,输不起输不得,是时间成本的因素起作用。第四,贫穷社会里孩子通常是家长的储蓄,那种社会里,市场化的金融服务不健全,养儿防老。富裕社会里,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和养老保险都非常健全了,孝顺赡养父母,不再是年轻人的主要考虑。相反,为人父母都鼓励孩子早点独立,早点出去闯天下,而且以不成为孩子的负担为荣。第五,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孩子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今天收入不高买辆自行车,五年后收入提高了,不会买十辆自行车,而是会买辆摩托车,再五年就会考虑买一辆小车了。孩子也一样,贫穷时生十个小孩,他们小学未读完就开始工作了。慢慢有钱后,就会说,宁愿只有三个小孩,而他们都能读完大学。再有钱一点,可能会说宁愿只培养一个小孩,让他们变成出色的画家…

质量提升带来的满足感,要远远大于数量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

3、只要存在时间,人们就会存在不耐。不耐与是否有货币没有必然的关系,有时间就有不耐。不耐的程度有所不同,人们就会在现货和期货间进行交易,两者就有比较,这个比价就是利息的基础。石头房比茅草房耐用,应该更值钱,如果它现在没有那么值钱了,说明人们对它未来提供的服务不那么看重了,例如明天是世界末日了,两者价格差距就会基本没有了。而如果人们看到很确定的未来,人们充满乐观希望,那么耐用品的价格就会相对上升。

4、从耐心的角度看,世界多姿多彩。从哪些具体的现象,来判断一个人或一群人甚至一个民族,他们对未来的耐心程度呢?

可以看他们对“长远”和“耐用品”的看法,看他们愿不愿意升级渔船,愿不愿意去储蓄,愿不愿意在教育和提升审美这样的事情上投资。看建筑,是用什么东西砌房子的?看绘画的色彩是明艳还是含蓄的?看瓷器有多少道工序?看教育,看父母,愿不愿意在一些很耐用的技能上面给孩子投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恐怕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耐用的本领)。还有司法的程序,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官,为了一小堆马粪归属,为牛吃小麦谁赔偿等小事,在较真,用很大的精力去分辨当中的逻辑关系,责任的轻重,道德的高低,这些都构成一个文明社会非常重要的耐用品。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娱乐圈里竞争激烈,白热化且公开,因为时间非常宝贵,隔一年行情和风向可能完全不同了。而学术圈比较含蓄,隐秘,温和,因为学术圈来日方长,很多学者在一个小圈子里工作,可能要一辈子呆在一起,就小心翼翼,温文尔雅保护着其人际关系。还有书籍的装订质量,有许多古籍书,装订的质量,排版的质量,今天都赶不上。

5、因为可能紧缺,商人才会囤积居奇。学了利息理论之后,才会认为之所以囤积居奇,是因为产品可能短缺。未学过的,容易把因果关系颠倒。如商人预测是对的,将来真发生了短缺,那么囤积居奇的行为就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让人们早点开始节省着用,把重要资源,日渐稀缺的资源,分摊到未来的时间流里使用,产生效用更大。(虽然商人因此赚钱,但是因为提供的服务而获得的)如果其预测错误,未来有大量同样商品的补充,囤货就是自杀。如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囤起来慢慢地销售,就对社会更有利。

20180831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九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