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觉醒年代》观后感【1】

这两天在看《觉醒年代》,心中就冒出一个词——火种。对,是爱国的火种,是不甘沉沦的生命的呐喊,是忧国忧民,心怀民族大义的大写的人的诠释。

尤其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对父亲的反诘:“您既要爱国,又要爱家,这不可能。要爱国,必舍家!”陈独秀质疑:“我两者都要,不可以吗?”陈延年斩钉截铁地说:“不可以!”就连父亲给他们兄弟二人的学费也赌气拒绝。

作为父亲的陈独秀,作为引导中国文化运动的领袖,这样的抉择充斥着他们的一生。虽然他们没有说到非此即彼,但事实已然证明他们已经是非此即彼了,虽然他们说的是亦此亦彼。他们的热爱和信仰是如此大义,如此高瞻远瞩,如此有担当,无惧无悔勇敢前行。

看到陈独秀因为为《新青年》杂志拉到赞助,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扑倒在雪地里,手里还扬起一把雪,映着晶莹的雪,那笑容竟如此无邪,只因为心中是真爱!

想起王老师的一句话:“冯老师,大胆点,咱们都这个了年龄了,有啥子好怕的。”

吴老师也说:“需要什么就直接说,不要顾忌那么多。”

此刻,看到陈独秀面对蔡元培的邀请,在办《新青年》和上任北大文科学长的纠结中。月300大洋的待遇,居家可以北京安家,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已经是无法企及的人生理想之境了,他依然在抉择。虽然看似犹豫,但我却坚信陈独秀会坚持自己的热爱。但是他严肃的表情却在告诉我们,人生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抉择中,自己的理想才得以更加坚定。

他的痛苦,他的艰难,都是真情流露。他喜欢,他放不下他的杂志,他的梦想。

一刹那,我似乎恍然了,我在怕什么?我在犹豫什么?我热爱什么?热爱就热爱,敞亮。自己也豁亮,轻松!岂不更好!

李大钊从被日本早稻田大学除名回国后,对自己的大姐说:“我放弃了南京的一份肥差,选择去北京办自己的杂志,薪水不高但温饱可以保障。但是,是有危险的!”大姐不懂“危险”来自于何处,只知道李大钊是有志向的人,几多牵挂和担忧……

“但是是有危险的!”这句话是多么沉重又振聋发聩!明知危险却毅然前行,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要这样面对自己的生命?是什么思想让他们选择了书写自己生命传奇的风格?是什么让他们舍小家为国家殚精竭虑?

他们是觉醒的!他们看到了沉睡的国人!他们要做那只金鸡去报晓!他们要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朝向光明,朝向美好,超向奋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独秀说:“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用科学和民主并重。”《新青年》诞生了!

毛泽东看到了《新青年》,慷慨激昂的在大雨中呼喊:“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这才是我们中国的新青年。”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在民族危亡之时,面对同学,大声疾呼:“越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就越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精神!”

(此段内容来自影片介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群时代的探索者、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坚定不移地要为中国寻求一条出路。尽管前路未知,但坚定而炙热,知行合一,不惧艰难,以天下大事为己任,有一分光就发一份热,这就是青年的力量,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砥砺前行,走向曙光。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1],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觉醒年代》观后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