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蜉蝣的羽毛,像鲜明的衣裳。心里的忧伤啊,何处是我的归所?

蜉蝣的羽毛,像漂亮的衣裳。心里的忧伤啊,何处是我的归宿?

蜉蝣挖洞飞出来,麻衣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何处是我的归结?

【注释】

[1]於我归处:何处是我的归宿。[2]掘阅:通“掘穴”,即掘地而出。[3]麻衣:指古朝服。[4]说(shuì):通“税”,歇息。

【赏析】

曹国是一个位于齐、晋之间的较小的诸侯国。曹国的曹共公(姬姓,伯爵,春秋时曹国第17位国君)和晋文公(公子重耳)是同时代的人。曹公(曹国君主谥号皆称公)的生活非常腐化,令当时曹国的百姓人民都感到悲观失望。之所以用“蜉蝣”来起兴,是因为曹国有很多湖泊,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宜于蜉蝣生存,那里的人们对于这种生物十分熟悉。再加上当时曹国国力单薄,时常处在大国的威逼之下,这样的国情,也让曹国的士大夫们对人生产生了很多忧惧和伤感。

蜉蝣是一种十分漂亮的小虫。它的身体非常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来说非常巨大的、完全透明的美丽翅膀,翅膀上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所以当它们在空中飞时,姿态就像在跳舞一样,显得纤巧动人。但是蜉蝣又是一种朝生暮死的渺小昆虫,它生长在水泽地带。蜉蝣的幼虫时期是比较长的,有些甚至可以活二三年。但是当它们长成成虫之后,就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在完成繁衍物种延续后代的使命之后就结束生命,成年蜉蝣的生命一般只有一天。因此,古人常用蜉蝣来叹息人生易逝、生命短暂。

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的蜉蝣,在繁殖完成之后就会死去,然后坠落在地面上,不用一会,地上就会积成一层厚厚的蜉蝣尸体。即使是这种小生命的死,也会变得引人瞩目,甚至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是蜉蝣“衣裳楚楚”、“采采衣服”的美丽,并不能掩盖它生命短暂的事实。这首叹息人生短促、生命无常虚幻的诗,表达了曹国人民对于好景不长、年华易老、生命短促、人生不知何处是归宿的伤感悲叹。

本诗将人生和一种弱小的生物联系到一起,将人生比喻为朝生暮死的昆虫,这种比喻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它让人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同时也开始思索自己的行为会对子孙后代产生什么影响。

蜉蝣的幼虫期是在水中度过的,它们的育化过程长达五六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蜉蝣积蓄着力量,吸取着能量,壮大着自己,等到有朝一日它们化育为成虫后,就将所有的力量爆发出来。它们披着美丽的外衣,用短暂的生命换来辉煌的一刻,我们不知道蜉蝣的心情,也就不能确认它们对这样的选择是否后悔。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以及人们对于生命终要面临消亡的困惑。

这样简单的一首诗却有着很强的表现力。蜉蝣小小的翅膀在阳光下显得异常美丽,有一种不真实的艳光,朝生暮死的命运使这种小虫的一生带上了华丽的色彩,这种美丽让诗人深深感喟。他感叹美丽的事物总是会很快消亡,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显得十分强烈。所以本诗的情调是消沉的,那种忧愁伤感几乎是深入骨髓的。

《蜉蝣》表达了当时曹国人民“生如朝露,命如蜉蝣”的悲观心态,诗中充斥着“朝生暮死心忧伤”,“我和蜉蝣的归宿其实都一样”的想法。人的生命,最终不过如一场烟花,绽放过,或绚烂,或黯淡,终化为天地间一粒小小尘埃。表面上鲜艳华丽但生命极其短促的蜉蝣,提醒人们要珍惜已有的幸福,不要虚度年华、留下遗恨。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卡诗经//曹风~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