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586——068 老师的求学生活

WH586——068    8月21日    星期六  阴

                  老师的求学生活

——读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有感(十二)

      吴老师让我们写求学生活,是为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审视一个老师的行为、思想、观念、意识是否合格,是否有教育情怀,或者离一个教育家的标准差多远。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上学时的老师对学生有情有义,回忆起来满满的感恩,而现在的老师,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购买商品,为了挣钱谋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有人做过统计,30年前的老师大多满含教育情怀,现在的老师有情怀的比例下降,可能因为城乡人口流动性太强,可能因为教师的工作过于繁忙,也可能是因为功利思想过于严重,总之,学生知识容量增加的同时,对老师的感恩度对学校的喜爱度在下降。

      一线教师的繁忙,我深有体会。曾经教过一百多人的超级大班,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有气无力,没劲做饭,只想静静地躺着,闭目养神,因为白天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在这样的状态下,简单粗暴就成为常态,老师用自身的权威“一刀切”,课堂口号此起彼伏,学生思维僵化顽固,下课放学乱如牛毛,“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气死老师,难死法院。”每天一地鸡毛,哪有精力认真备课,研究学生,读书明智?

      在这样的状态下,老师该如何“带着镣铐跳舞”?这个问题偶尔在我的头脑中闪现,仅仅昙花一现,很快被铺天盖地的洪水淹没。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初中每个班都是100多人,没有空调,没有电棒,只有电扇,只有电灯,一到夏天扇的是热风,汗,出了一身又一身,吹干了又湿透。同学们大多是农民家庭出身,吃惯了苦,干惯了活,不觉得累,你追我赶,学习劲头十足。我的老师大多朴实敬业,早晨5点和同学们一起起床跑操,晚上11点还在查寝,上课我们读书时,教英语的李宗强老师就用钢板刻试卷,义务为我们印刷。只要我去问问题,初二的代数老师(我忘了她的名字)总会放下手中的碗筷,详细为我解答。

      他们大多教的是两个班,200多人,是怎么教出来的呢?肯定不比现在的我们轻松,但是为什么又那么乐观开心呢?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呢?我没有钱看望老师,仅有的一次,买了5元钱的苹果送给最亲爱的初二几何老师,这是一个穷家女的全部积蓄,实在是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但,这怎能抵得了老师对我的栽培呢?

      每每想起这些老师,心中无限崇敬;每每责骂学生,都在想:孩子,老师是真的为你好;每每大发雷霆,都在心底深深自责。一个老师,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能够“学深为师,品正为范”,能够“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不歧视”,鹤立鸡群于周围的环境,多么难能可贵。我该坚守这个信条,融入耐心,让心静下来,让脚步慢下来,让脸蛋笑起来,让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行。

      忍不住再说两句!

      吴老师说:“只要把故事以及让自己难忘的原因讲清楚,一样可以精彩打动人,但这样的文章呈现的是‘七情’和‘是非观’。这种自由自发写文章的状态,反映了教师‘觉悟力’的不足,会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反思提升的瓶颈。”

      我的文章大多感情真挚,故事真实,但仅仅限于对事物的观察和自身的感受,属于表层思维,“觉悟力”严重不足,应该说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极其匮乏,不能深谙教育本质,不能挖掘教育根源,不能总结教育规律,这是我最大的瓶颈。

      下一步,心知,补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WH586——068 老师的求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