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终于勉强考上了考了三年的公务员,10月份的时候我接到组织部的调令,从横车高中去到了横车政府。我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公务员将会是我往后人生唯一的职业吧!我读了17年书,教了3年书,除去孩提时代,我过去的27个年头皆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离开校园虽然已经近两年了,但它却总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我不经意的一转身就能感受到它的踪影。比如晚上不管睡得有多晚,第二天早晨我总能在五六点左右醒来,因为睡梦中总能感到早操的音乐声;晚饭后我总习惯呆在家里,因为潜意识里总担心学生会闹出什么事来,心中充满不安,即便是玩也总不能尽兴。我想随着岁月的推移,关于它的事情会像炊烟慢慢消散在记忆的天空里,再也摸不到影踪。因此趁着它尚未完全散去的时候,我用笔记下它,算是向过去告别,同时也留住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
我在高中的时候很是迷恋文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个星期我都拿省下来的零花钱去买一本书,接下的一个星期就如饥似渴的将它读完,课余时间则全是来写读后感或是自己依葫芦画瓢的东西,放学时候,我总是边低着头走得很快,匆匆吃完饭,匆匆回教室继续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断绝了与同学的一切接触,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我那个时候对未来的规划很简单,将来去当个撰稿人,用手中的笔去记录人生百味,但是我也不想去当完全的自由撰稿人,因为那样写作首先是要谋生,就不能完全随心所愿的写了,我需要找个比较清闲单纯的工作,一面可以糊口,一面又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写作。家里过去几代人都是教师,在教育系统有些熟人,将来找个工作不算太难,而当时在我看来教书是一个比较单纯轻松的职业,可以给自己腾出足够的空余时间。正是带着这些想法,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许多男生不愿意填报的师范院校。
另外,在高二分科的时候,我放弃了自己偏好的文科而选择了读理科。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的兴趣爱好在文科上,即使不学文科,我自己也能自学成材;另一方面,当时我总感觉中国的文科教材有太强的政治偏向性,缺少公正客观,而我对一些事一些观点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不太愿意拘泥于课本。
时至今日,我都未能在报刊发表文章,年少时的梦是已破碎了,但是,可那段经历至今都在深深地影响我。我如果没有那么执着的去迷恋文学或是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读文科,也许能考上一所理想点的大学,毕业后去到大城市找一家企业上班,成为众多蚁族的一样,过着游走在城市边缘的生活。我那时荒废了学业,但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文科知识,这让我毕业后在各种人事考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使自己考上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我毕业后见过几个文科的高材生,他们才华横溢,却性格偏执,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到思想的死角,几乎弄得自己难以自拔、身心俱疲,而我在人生中虽然也遇到过几起重大挫折,但我终究是能理性的面对,这都归究于我始终以理科的思维来对文科问题,不至于陷入思想的死胡同。我想,高中生活对于我的人生正印证了那句古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二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一位学姐曾经这么对我说:“大学生活做到‘六个一’:拿一次奖学金,当一年干部,通一次宵,谈一次恋爱,考一回研究生,这样你毕业后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但我认为大学生活赋予我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或是几张荣誉证书,而是炼就了我一颗强大的内心。
我大学的时候错误的相信了两个朋友和一个恋人,或许只是在我眼中他们是朋友和恋人,在他们眼中我与他们骗的任何一个人无异,可是我却因为他们的欺骗而沮丧至极,甚至动摇了我二十多年来的人生价值观。那段时间,许多个晚上,我一个人独自坐在步行街口,对着晚灯和晚风,独自伤心,眼前的人流在我面前川流不息,我却游离于他们之外,仿佛这一切在我面前都是梦幻泡影,我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未来的路在何方。
那个时候博客刚开始在网上流行,当年明月的博客中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很是窜红,我在闲看时,偶然看到了一个故事,那是关于李自成的信息,南明四镇之一的总兵高杰原本是李自成的生死兄弟,可是他在李自成危难时刻私通李自成的夫人邢氏,卷着钱粮和兵马投降了朝廷,让李自成差点成为官兵的俘虏。相交莫过于患难兄弟,相濡莫过于患难夫妻,这两个人都背叛了,对于人打击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吧,可是李自成终究是战胜了这一切,推翻了明王朝,后世人记得更多也是李闯王。这个偶然的发现似乎给我黑暗的心灵找到了一丝曙光,我当时想,大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吧!看看他们的人生事迹,总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好好规划一下以后的人生吧!于是在大学剩下来的几年里,我读过许多的名人传记,也积累了许多的感悟。
成吉思汗幼年父亲为仇家所杀,尚是冲龄的他便开始四处流浪,为了躲避追杀不得不藏身羊毛之中,成年后新婚的妻子被敌人劫走,以致长子都非他亲生,可他终究凭借超人的意志力统一了草原,成人令人敬仰的“一代天骄”;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虽然坐上皇帝的宝座,却是内有权臣强藩,外有强敌环饲,一个风雨摇摆的江山就压在一个小小孩童的肩上,可是少年天子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除掉了鳌拜、平定了三藩、击垮了葛尔丹、统一了台湾,他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中唯一一个以“圣”为谥号的皇帝;希特勒曾经流浪维也纳街头,日日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日子,迫于生计而去当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他终究抓住了德国民众对一战失败的不满情绪,创建了第三帝国,令世界震动,成为一代枭雄。
类似的传记读了许多,总的规律就是古今中外干出伟大业绩的伟人们,真正完全是为理想所驱动古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而作出的挣扎,当他们顽强地将身边的那些危患清除后,功业自然也在不经意间实现了。
悟到这些后,原本浮躁的心平静了不少,带着进一步提高觉悟的想法,我不停在网上搜看近代名人们的演讲视频,我在他们的眼神上看到的不是超乎常人的聪明,而是刚毅和坚忍。于是我慢慢悟到伟人其实与平常人并无多大区别,他们并没有一个超乎常人的大脑,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丝勤奋和意志。用曾国潘的观点就是说“坚”“勤”“忍”“挺”,“坚”是树立目标,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勤”是做事态度,全力以赴的去做;“忍”是处事方法,放弃在小事上的得失而谋取全局“挺”是行事的意志,不会因为挫折而气馁消沉;。凡有此品质者,天下再无难为之事。当我悟到这些之后,心里的烦闷顿扫一空,我眼前所遇之事只是漫长人生中一个小小插曲,只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那一年的冬天下了好大的雪,整个江南都笼盖了冰雪之中,道路为之阻塞、车辆停滞不前,街上的行人都缩在羽绒制品之中,但我心中丝毫没有寒冷之感,反而充满欣喜,因为雪前展现的是一片被严冬摧残满目萧瑟的大地,而厚厚的积雪下掩盖的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眼前的冰雪只是春天的一首序曲。
三
往后我该如何去回味三年的教师生活呢?我想首先是愧疚,因为我站上讲台那一刻起想的就是离开,工作之余的时间我都是在准备各种人事考试,从没有好好钻研过教学,对于学生我怀着深深地愧疚。但我从没有因为离开而后悔,我对于讲台,就像一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旅客见到大漠的风光,景象虽然令他痴迷,但那只能是作为旅途中的一道风景来欣赏,让他停留下来生活的却是不成的,因为那里的生活环境是他所不能适应的。
我初到一所农村学校教书的时候,曾询问一位年长的老师,附近村里是否能够买到土鸡蛋,不料没过两天他就来告诉我,他替我收了200个,并且价格与城区的无异。我当时颇感诧异,我只是请他帮忙问一下情况,并没有让他买呀。况且200个鸡蛋我家里人要多久才能吃完呢,既然价格与城区无异,我又何必舍近求远呢?我猜想他大概是抓住我初来咋到,不至于为了一百把块钱去得罪人的心里吧!可他却为何为了那么一点钱去在别人心里留个疙瘩呢!
我先后在三个学校教过书,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每所学校总会遇上几件,在与同龄同事闲聊中发现他们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我想着大概是学校环境蕴育出来的一种群体性特征吧。学样环境封闭,与社会接触面狭窄,工作对象只是纯真的孩子,生活和工作环境是相对单纯的,身心颇为轻松,但是长期生长在封闭的环境中,教师往往见识有限,以至于眼界狭小、心胸狭隘,为人处事往往只顾眼前的小得,而不能长远的去看问题。而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整日耳濡目染,终究是会被同化的,所以我心中很是忐忑。
教学生活同样令人沮丧。农村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子女,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父母并没有指望他们考上像样的大学,只是希望他们在学校能够长几岁,将来和他们一样外出务工。这些学生的基础普遍是从小学就开始掉队,到了中学课本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书,可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只得按照书本去传授他们理论知识。于是,我的讲课便成了学生的催眠曲,整个课堂便成为了我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他们大都由爷爷奶奶带大,从小缺少关爱和行为教育,待人显得粗野无礼,我带着他们的班主任,感觉就像是驾驶着一座失去了帆桅的船行驶在茫茫的海上,我只知道拼命的划浆,却找不到着陆的方向。
工作没有成就感,生活上的不适应,最终,促使我下定了决心选择离开教育界。于是,2012年虽然我考上的职位远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却还是选择了离开。
那一年我26岁,我离开了一个自己过去人生一直熟悉的行业,去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现今,两年过去了,当我再回过头去口味它的时候,感觉我之于校园,就如一块满是棱角石头置身于一条清澈而又湍急的河流,清澈的河水洗涤了我身上的泥沙,又没有遮住我感受蓝天和阳光,湍急的水流磨去了我的棱角也让我身躯更加的坚硬,当我离开的时候,不免带着形状被更改的伤感和苦痛,但也有着材质更加坚硬的自信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