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的世界观(成像第六)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很多人越是读得认真,越是纠结这个问题。

老子看似兴之所至,信马由缰的随笔写来,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一扇神奇的思维之门。

我们之前说过,同样的道德经,不同的人会解读成不同的内容。下面这一章,各种讲解版本也让人纷乱。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在老子说过了天地不仁之后,又给我们分享了怎样的智慧。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原文:

《道德经》成像第六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这一段虽然很短,但是解释却出现了很多的变种。

首先在对于谷神这两个字,就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一种说法是:谷神不是不是主宾结构,而是联合结构。谷即为道之别称,而神为道之用,指道幽深远遂,化生不绝,而为天地母。怎么听都有点硬往道上扯的意思。谷的意思是虚空,我们都能理解,比如我们成语中有虚怀若谷这样的词语,但是虚空不是讲道德属性吗?怎么会说是道的别称呢?就好比说温柔是女性的属性,那就把温柔当女性的别称?这显然是牵强了。

修行者则人为玄牝为内丹修炼的指向。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人为道德经没隐藏着一部修炼的秘籍呢。

而医家则说谷神这个词是主宾结构,谷为养神之物,神为五脏之主,五脏之神不死,即可化生生生之气。五脏藏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志,五脏伤则谷神去。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为天,在人为鼻,牝为地,在人为口,天为阳,纳五气以养阳,地为阴,纳五味以养阴,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口鼻为人之天地根,化生之谷神,绵绵若存者,道不远人,日行道而不知,天天呼吸吃饭,近乎被人忽视的理所当然,但是却被忘了天地之门的重要,而绵绵不绝,不用而自当用,不用故意去用而自用,此谓用之不勤也。用气当宽舒,用口当适当,不了过劳而勤用。

说真的,这一段,医家的理解感觉更透彻和深刻一些。

那非医家又该如何去理解这一段文字呢?

其实大家不管读什么样的文章,都是一样,要放到那个整体环境里去思考。不要仅仅在这些文字上望文生义。古人最常用的文学手段中,有一个“借喻”。为了更容易说明白,会拿一些人们容易理解的来做对比讲解。有的时候会明着说,有的时候会暗着说。比如前文讲过天地如同大风箱,动而愈出的,这种手法,在古文中大量存在。

前文天地不仁,谓天地不以己心为人心,万物霜天竞自由,故天好生而不自生,给生生者以德,而生生者,也就是那些心有生的欲望的万物,又是该如何来回应天地不仁呢?

谷,虚空包容,神,心存之神,谷神不是,是谓玄牝。就是说只要你没有放弃心中生的信念,就会不起,而支撑不死的机制是什么?是玄牝,使谷神不死的是玄牝,玄牝就是天地给我们的生存之根,而这个根日用而不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样看,医家的理解其实还是正确的,只是归在了人的身上。现在我们把这个思维放在宇宙万有上,发现把人换作河流湖海,植物动物,统统都是可以对应的。

这一段老子给我们的智慧是:天地不仁,但天地有道,而这个道天行健有好生之德,地势坤有承载之德。承载者,成人之美也。万物合道则不死。不死之道,为玄牝,养阴阳之道。在医家就是好好吃饭,保持呼吸喽。就是简单到天天都在用,所以都不会在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同理,放在社会治理,人际交往,等等各个领域,真正悟懂了玄牝者为天地根的意思,就会无往而不利了。只是,拜托,别把牝往雌性生殖器那里去想。借用之喻,化生之力就对了!

突然觉得现代语言太苍白了,丢失了古文的那种充满联想的构词方式,这是不是也是文化理解断层的原因呢?

期待更多的人一起来研究道德经,发掘更多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老子的世界观(成像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