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的人数不胜数。
战神白起,担任秦国将领三十多年,攻破了七十多座城池,歼灭了近百万敌军,未尝一败,被封为武安君,最终却因为长平之战后,没有服从秦昭王的命令而被赐死。
淮阴侯韩信,“汉初三杰”之一,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最终被污以谋反罪处死。
王佐之才荀彧,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帮助曹操平定四方诸侯,最终却被曹操用“空食盒”逼死。
南北朝时期刘宋名将檀道济,既是开国元勋,又屡立功勋,最终却被宰相刘义康和宋文帝因猜忌而合谋诛杀。
而在《三国志》中,与荀彧合在一传的贾诩贾文和,一生中跟随过多人——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曹丕,不仅屡出奇谋,还能善始善终。贾诩去世时78岁,官至太尉——三公之一,当真是乱世生存的典范。
贾诩是凉州人,年轻时名声不显。有一次,贾诩在路上被氐族的叛军抓住,贾诩骗叛军说自己是太尉段颎的外孙,于是就被叛军释放了,同行的人都被杀死了。段颎曾经担任护羌校尉、平羌大将,戌边十余年,在西北蛮族中威信极高。贾诩利用段颎在叛军中的声望,救了自己一命。
后来,贾诩成了董卓的部下,在董卓的女婿牛辅帐中听用。董卓带着一帮凉州兵马把汉献帝劫持到长安后,胡作非为,搞得民不聊生,结果被王允联合吕布杀死。王允还想要诛杀董卓余党,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等人害怕了,准备逃走。这时候贾诩站出来,告诉李傕:“现在逃跑的话,只需要一个亭长就能将我们一网打尽。不如沿路收拾兵马,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成功了就是匡扶朝廷的大功,失败了再逃跑也来得及。”李傕、郭汜等人听从了贾诩的建议,聚集兵力回攻长安,王允不敌被杀,吕布也逃亡关东。虽然这一建议造成的结果很可怕,但是从贾诩的角度来看,他只是想求生,跟多年前他谎称自己是段颎的外孙一样。李傕、郭汜等人掌权后,要给贾诩封侯,贾诩死活不从。贾诩这个时候就看到了李傕、郭汜等人根本不是成就大业的人,他们迟早会把自己玩死,所以绝对不能跟他们绑在一起。
果不其然,李傕、郭汜等人起初还算和气,不久就互相猜疑,后来关系破裂,进而相互攻杀,关中地区被闹得荒无人烟。贾诩用计送走李傕郭汜招来的羌人和胡人佣兵,并协助汉献帝和公卿大臣逃回洛阳。贾诩看到了天子身边必将危机重重,于是他抛弃李傕,跟随段煨。段煨是贾诩的同乡,也是董卓的部下。但是段煨觉得自己不如贾诩,生怕贾诩抢夺了自己的位置。有传言说,段煨曾经试图暗杀贾诩,结果被贾诩识破。总之,段煨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贾诩跑到了张绣这里。
张绣的叔叔张济当初也是董卓的部下,张济死后兵马由张绣统领。张绣武艺高强,但是缺乏一个智囊,因此对贾诩的到来十分高兴。贾诩在张绣这里屡献妙计,帮助张绣对抗曹操,曹操的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在与张绣的作战中战死。后来,贾诩建议张绣跟刘表议和,使曹操攻不下宛城。也许是多次与曹操作战,让贾诩看懂了曹操。官渡之战爆发前,袁绍派人联合张绣,贾诩却劝张绣投降曹操。但是张绣害怕曹操,他认为自己与曹操多次交战,仇怨很深,曹操不可能接纳自己。贾诩用三点理由说服了张绣:
- 现在曹操掌控天子,号令天下,服从曹操就是服从天子。
- 曹操现在相对弱势,而袁绍强大,所以投靠曹操更容易获得重视。
- 曹操是成就大事的人,不会因为与你之间的私事而加罪于你。
张绣心怀忐忑得投降了曹操,曹操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大加赏赐,跟贾诩说得一模一样。由此可见,贾诩已经看透了曹操的心思,觉得此时投靠曹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曹操账下谋臣如云,贾诩依旧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时,贾诩劝曹操奇袭乌巢,烧袁绍粮草,由此大败袁绍,为曹操将来平定北方奠定了基础。兵不血刃收服荆州后,曹操想顺江而下平定江东,贾诩劝曹操先消化荆州战果,曹操不听,结果是赤壁大败,荆州长江以南地区全部丧失。因此曹操愈发重视贾诩,甚至是立嗣之事,也来询问贾诩。虽然曹操偏爱曹植,但是曹丕才是嫡长子。曹操问贾诩应该立谁,贾诩不答话。曹操又问贾诩在想什么,贾诩说,“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情。”袁绍废长立幼,结果兄弟相残;刘表的小儿子继承荆州后,立刻向曹操投降了。所以听完这句话,曹操马上下定决心,立长子曹丕为储君。
历来立储君都是一件无比敏感的事情,一般臣子都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为何贾诩始终这个心系个人安危的人,反倒敢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呢?因为贾诩在曹操手下奉行“孤臣”原则——他从不结交他人,儿子女儿的婚事,从来不选择高门贵姓。他用事实告诉曹家父子,自己是一个孤臣。不结党,不营私,就是贾诩最大的保命符。
纵观贾诩的一生,他都在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对贾诩而言,张绣已经算是明主了,他对贾诩言听计从,本身更是武艺高强。若贾诩倾心谋划,未尝没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吕布得一陈宫,便能纵横诸侯之间。贾诩和张绣的组合,未必输给陈宫加吕布。然而,贾诩还是选择了向曹操投降,他知道曹操可以容他,他知道自己的志向不是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而是保得家族繁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贾诩知人,所以游走于各方势力,以智计百出换取安全;贾诩自知,所以最终选择曹操,以孤臣形象赢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