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盛宴》:藏在记忆里无法言表的感觉,在故事中一一呈现

每到夏天,邻居家会来一个小男孩。那时候,我也是一个小女孩。

我很少出门,与男生的接触很少,当那个男孩出现时,我就会默默地偷看。

我穿着干净的裙子,故意在门前晃动,眼瞅着他看过来,我就快速地闪进大门。

对陌生人暗生的情愫和欣喜,最后在看到他与另外一个女孩嬉笑打闹时,烟消云散。

很喜欢?不,只是对那种隐约地不可名状的情感有所期待,具体回忆起来,男孩长什么样子,我都不记得。他的身影只模糊留在那段时光里。

每每想起,就会觉得自己可笑,对一个人的喜欢,全凭自己做主,对方是谁都没关系,但那种感觉会留在记忆里,证明曾经的生动。

近日看《高原上的盛宴》,书中的故事就让我有一种重回年少时的感觉,隐隐约约,描述不能言说的情愫。

作者用简朴纯真的文字描绘出一幅乡村风光图,让人有一种沉浸回忆,回归宁静的心境。

《高原上的盛宴》是由编者选取作者部分作品,作为展示,有短篇、散文、长篇节选。我在看长篇节选时,一点也不过瘾。他留着长长的引子,勾着读者再进一步去探索。

短篇《声音》,描述一个妙龄少女在树林间割草,与另外一个青年男子相遇的故事。

故事并没有按照爱情的节奏走下去。少女,在农村是美得自然大方的,但家里穷,没读过书,只知道干活。

男子并不美好,是一个罗锅儿。每次少女唱歌的时候,男子就在对岸接上。

后来,两人终于见面了。他们以一种朋友的方式相处着,聊怎么割草,聊男子的生活。

男子二十八九,之前是一位老师,但被人顶替,他就不得不来割草。他心怀大志,不想以割草为生。

经过自己的努力后,终于应聘上一家公司的翻译。

感情的节点是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买了一条红丝巾,送给少女。他对她不曾有非分之想,只是以朋友的名义做个告别。

少女看到红丝巾时,羞红了脸,让他收回去。她误以为他对她有点什么。

如果郎才女貌,也算是美事一桩。终究只是俗世中最普通的男女,没有其他的交集,于是他们只能分道扬镳。

男子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通过努力完成梦想。少女在懵懂中勤劳,前程未卜。

故事以两个人不同生活为背景,在同一片树林相遇,以歌声为媒介,描写两个人的交谈与深入了解。

作者以平淡的生活为基础,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感情基调,这就是一场树林的偶遇,一场时代的交锋,一场无声的对抗。

年代的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留在记忆里那片净土,很难用文字表述。作者就以这种简朴的方式,淡淡表达。

《我的原野盛宴》是长篇节选。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的生活。题目左上角写着非虚构,可见,这确实是作者记忆里的童年。

童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有童年,一个生成人物性格的环境基础,记忆深刻,并话长绵绵。

作者住在树林里,跟着外祖母生活。他经常一个人在林子里穿梭,与树林里的动物、植物为伴。

家里时常会来一位采药的老人。老人故事很多,经常跟他讲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

比如树林里的盛宴,动物们准备的,为谁准备的?为老人准备的。因为他曾经救过一只受伤的兔子。

动物是懂得感恩的,是有灵性的。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保持了童真。

作者也是住在海边的。每年,总有几个夜晚会有“发海”的声音。白天什么也听不见,夜里,却是惊涛骇浪的声音。

有老人说:“‘发海’是有浪拍打过来,形成的声音。”外祖母告诉他,“发海”是海内部的变化,海面一片平静。

他跟老人打赌,夜里来到海边。海的呼啸声越来越大,走近一看,确实是平静的海面。

每一个细节里,都饱含着作者对童年的追忆。每一个背景里,都透着作者对环境深刻的观察。每一个角色里,都有作者赋予的真情。

小小的一本书,薄薄的纸张,每一页纸上流动的黑色字体,牵引出平静的环境和震撼的情感。小小的书,却有着大大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原上的盛宴》:藏在记忆里无法言表的感觉,在故事中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