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生活中的经济学家

书名:生活中的经济学家——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

字数:1894

阅读时间:2022.12.28

————————————————————

01驱动力:负面情绪VS正面奖赏

R(阅读你书中特别有感触的原文,并把它摘录下来)

我们必须谨防对感到自己失去掌控权的人进行金钱刺激。


I(理解内容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内容)

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失去了掌控权,坠坠不安,那么再对他进行奖励激励,只会给他更大的压力。

对事物的掌控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欲望。


A1(具体描述与内容有关的经验或案例)

01比如,我对开组会有压力,没有掌控感。这时如果告诉我开组会有奖惩制度,那我会更有压力。会恐惧和逃避他。或直接忽视奖励的信息,以维持内心安稳。

02比如你去说服一个人克服困难,做某件事时,拿好处去诱惑他,效果并不太好,原因就在于此,他并非不知道好处,只是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压力之处。


A2(以后我要怎么用,写践行清单)

明白对方内需是什么,奖励包括金钱并不一定能给予很大的动力源泉,有时恐惧和负面情绪才是更强的内驱力。

————————————————————


02简便的交易市场vs事半功倍的动机法

R(阅读书中你特别有感触的原文,并把它摘录下来)

01市场能够简化我们的生活

02基本的经济学观点是并非任何东西都能用金钱买到

03假设并非任何东西都有交易市场,我们就只能激发他人和我们自己,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I(理解内容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内容)

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一场利益交换,或物质的交换,或情绪价值的交换......能够用金钱明码标价的,都是最简单的交易。有太多太多东西,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比如感情、精神,那就要找准需求和动机。你给的再贵重也没用,对方需要才是最好的。


A1(具体描述与内容有关的经验或案例)

01最怕欠人情债,心理觉得亏欠,如果刚好没机会还,负担会很重。

02市场确实简化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请人搬家,如果找熟人帮忙,事后请吃饭表达感谢,耗费的金钱和精力远高于叫一辆货拉拉。(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找熟人帮忙,是增进联系和感情的机会,是增加情感账户的储蓄,这一点不能用金钱衡量)


A2(以后我要怎么做,写践行清单)

01工作中,得到帮助就及时给予反馈,用行动表示感谢,比如发个红包、请吃饭或帮忙回去。不拖欠人情,也不能因觉麻烦而拒绝被帮助,只要有目标,方法自然来。能用金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02在考虑用“钱”解决前,不妨心疼一下钱包,想想对方此刻内心更需要什么,找准需求,偷个懒,还能事半功倍。

————————————————————


03让控制适可而止

R(阅读书中你特别有感触的句子,并摘录下来)

01如何让经常迟到者变得更准时?如何让牙医和导游更好的为你服务?如何让冗长沉闷的会议变得更高效?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尽如人意。关键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放弃控制这个世界的努力。

02太多的外部激励能够减少内部动机


I(理解内容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内容)

01我们发现的任何问题一定有人发现过、经历过,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难以撼动的原因。接纳事物的发展不按照既定期许进行,让控制适可而止,免生怨怼,起反作用。

02自己本来喜欢的事情比如跑步阅读,一旦变成打卡任务,就很难自觉愉悦的做下去,哪怕这个打卡任务是自己主动要求的。太多的外部激励能减少内部动机,而往往内部驱动力才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关键力量。


A1(具体描述与内容有关的经验或案例)

比如托儿所要求迟来接孩子的家长付费,那只会增加家长迟到的概率,因为这相当于告诉了家长,迟到虽然带来了不便,但这是可以接受的行为。

本来家长是有内在驱动力要早一点接孩子,但因为外在的控制和奖惩制度,人们的重心更容易放在是否可接受惩罚上,结果违背了初衷。


A2(以后我要怎么做,写践行清单)

01不给自己设打卡的要求,比如阅读、写作、复盘、运动

02为达成目标,通过提问激发内在驱动力。

03预设事物不被自己控制,预设被拒绝,提高包容力和应变力。

————————————————————


04管理自己的掌控感

R(阅读书中你感到触动的原文,并摘录下来)

有掌控的需要,或感觉到自己有控制权,是人们最大的自我错觉之一。实际上,管理自己的控制感是不可能的。


I(理解内容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内容)

掌控一切的错觉感不仅仅出现在地球都围着自己转的孩童和青少年身上,其实我们成年人身上也会具备,做选择时也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能够直接施加影响的方式,哪怕他的收益并非最高。


A1(具体描述与内容有关的经验或案例)

比如开车的安全性并不比坐飞机高,但人们更倾向于开车,因为开车给我们自己掌控的错觉。

规避风险时,我们也会倾向于逃避那些“主动选择要承受风险”的选择。比如给亲人签手术同意书,假设不做手术有20%的死亡概率,做手术有5%的死亡概率,从数学角度来看,做手术显然是更理智的做法,但又有多少人具有主动选择5%的勇气呢。

A2(以后我要怎么做,写践行清单)

认识到掌控感的自我欺骗后,跳出意识框架来,不妨悲观一点,理性分析局面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生活中的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