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09

卷三 家范(下)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凡是天下官宦人家,大多数仅仅一代便享用殆尽,其子孙们开始骄横懒散,继而漂流浪荡,最终死于沟壑,能够有幸延续家声一二代的非常少见。至于商贾巨富之家,勤位持家的能享用延续三四代。耕读为业之家,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友善和睦的人家,则能延续十代八代。我今生托赖祖宗累积的德行,得以少年得志,家业发达,却唯恐我一人享用殆尽,因此教训各位弟弟及侄儿辈,希望共同立志发奋成为耕读、孝悌、与人为善之家,而不愿成为仕宦之家。如果不能识透这番道理,那么虽然科举高中,官位显赫,终算不得祖父辈贤能孝义的子孙、振我家声的功臣。如果能识透这番道理,那么将使我钦佩之至。澄弟一直认为我升官得志,便说我是孝子贤孙。殊不知这并不是贤德孝义啊。如果以此为贤孝之举,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的人物,岂不可以说他们也是贤孝之人吗?我自知学识浅薄,误登高位显爵,于是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此时虽身在仕途宦海之中,却时刻作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如果到了弃官回家的时候,自身可以淡泊名利,妻子也可以担任劳作,这样才可对得起祖父兄弟,也可对得起宗族乡亲,仅此而已。


官宦之间,骄气滋生,家运一二代便享用殆尽;经商之家,由于有一定的财力基础,如果勤劳的,能延续三四代;朴实的的耕读之家,则能延续五六代;友善和睦的孝友之间,能延续十代八代。

一个家族的命运,虽有时运的因素,但家风的影响依然是关键的。

曾国藩是曾氏家族近500年以来第一个进士,这是一无数代人积累的结果。

在那个时代,读书识字的门槛很高,获取知识是富裕阶层的专昨。农业化社会生产,对劳动人的依赖很高,而读书人大都不从事劳动生产,自然无法为家庭提供劳动力,读书人是被家庭养着的,只有丰厚财力家庭,才有这样的条件,有的甚至倾全家族之力,才培养出来一个读书人。

这种投资的风险很高,有很多人一生也没有取得大功名,然而,回报也是丰厚的,一旦考取功名,就可以迈入“贵“的行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乃至全家族,都跟着沾光。

巨大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家庭的事,甚至是一个家族的事,现在依然如此。

原文的这一段是从曾国藩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摘取出来的,虽然排行老大,还中进士点了翰林,但他并没有摆出长兄的架子,对弟弟们进行说教,而是耐心地引导,娓娓道来,并处处自谦,让在家的各位弟弟静心读书,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使曾氏家族成为能延续十代、八代的孝友之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这个大哥,堪称好榜样的典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曾国藩《挺经》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