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十
01
昨天晚上在跟妈妈聊天的时候,她突然来了一句:在家想吃什么就去买,别想钱的事情。
换在平时,这只不过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关心罢了。
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瞬间红了眼眶,紧接着眼泪唰地流了下来,一时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向来是个敏感又脆弱的人,再加上因为疫情原因,本该回校写好论文答好辩之后全心投入找工作的我,现在却在家里待了将近半年,对于以后该怎么走,毫无头绪和底气。
对于没收入的现状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开始想尽办法试图找到可维持生活的挣钱的各种途径,但越着急着找却愈发对自己感到失望。
发现自己二十年来,竟没有一个可拿得出手的技能和特长。
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在临近告别学生时代,踏入社会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只是我的恰好碰上了不好的年份,所以显得格外的令人焦灼。
02
这两天,B站上的一个演讲《奔涌吧,后浪》刷爆了朋友圈且登上了热搜榜。
点进去看完之后,没看到评论之前,我曾被视频中传达的能量和激励的话语深深触动。
但当我点开评论之后,我陷入了沉默与思考,甚至开始反省自己会被这种如大家评论的一样“空洞”的鸡汤而激励是否正常。
评论里说:
“如果我是刚毕业我一定听得热血沸腾,然而现在我29了内心波澜不惊的看完了,你们沸腾完了吗,建议看看房价冷静下。”
“这个鸡汤真的可以,后辈连房都买不起呢,还理想,理想就是买房。”
“还能被鸡汤激励的,大概都是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学生们吧。”
…
往下刷都是诸如此类的发言。
在寥寥无几的表达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微博下回复的却是抨击和冷嘲热讽。
03
我不禁开始怀疑,什么时候,大家都变成了只用一个眼睛看事情。
为什么在2020年,依然存在着那么多非黑即白的发言和想法。
二刷仔细看完视频里呈现的画面和认真听完演讲之后,我发现,在我的理解中我感觉到的是,他想要表达的,是年轻一代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便利、更多的勇气、更多姿多彩的生活,因而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本意是为了激励青年一代人,在相比于上一代拥有了更好的背景下,要更加的努力、奔涌。
弘扬正能量,错了吗?
其实它并没有错,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包括那些觉得自己丧到无边无际的人,都曾被这些所谓的正能量和鸡汤潜移默化的影响过。
质疑声的存在无可厚非,错的是非黑即白的观点与言论。
我们要承认,这个时代的确给予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也要承认生活给予我们的压力从来未曾减少。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评论下方争论的,大多是极端的自说自话的两方,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只用了一只眼睛看待事情。
04
生活是残酷的,但知道生活残酷,却依然努力向上的人,才是后浪。
后浪既不是只会打着房价太高社会太过残酷的幌子掩饰自己懒惰不上进的“韭菜”们;也不是对生活没有理解一味的自我感动的中二少年们;而是即使生活再难也坚持着要努力发光和向上的普通人们,他们才是后浪。
翻了好久评论之后,我看到了几条相对而言较为舒服的评论。
“我觉得大概意思是,现在多元化,年轻人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接触更多新的事物,更早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 如果现在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看了这个视频之后希望能燃起你心里的火,眼里的光。因为年轻,所以可以尝试。”
“有些人自己没能得到视频里所描述的生活,就怨天尤人,你们说的没错,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有资格拥有那样的生活,出身就决定了很大一部分。但是这个视频主要是给正在读书的青年看的,寒窗苦读,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没错,你努力了也未必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也可以活成最好的自己啊。”
鲁迅先生曾说过: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后浪们的光芒从不该被非黑即白的声音淹没。
回到文章开头,其实我也是一个已经看到生活与现实的残酷的人,但我依然能被激励着。
因为在这个时代,努力就一定成功的话,已经没有人敢说了,我只希望我们都能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努力向上发光。
愿我们都有认清现实的勇气以及对生活保持热爱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