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首发于《当代小说》杂志2017年第7期,发表时署名苏抱琴。文责自负。
陈余比我早两年搬进热电厂的213号宿舍。我搬进去不久,就发现了一些微妙的情形,陈余跟其他舍友都比较冷淡,独对我十分热情。他叫我兄弟,叫的时候还用力拍打我的肩膀。乍到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有人对自己友好,我觉得很幸运。那年我分配的单位在同学中很不理想,但因为陈余的关系,我不再那么懊丧。
进厂头三个月在车间实习,这是当时厂里的统一规定,三个月后重新安排。所以一开始我跟陈余都在动力车间的运行工段,三班倒,但跟他班次不同,每三周只有一周能同步作息。这样晚饭后我俩会到工厂外的田地间溜达。企业在城郊,出了厂门口就是一条省级公路,再往两边去是大片的田野,茂密的玉米棵刀剑林立。可能我刚离开校园的缘故,他一再问我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并饱含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叹那才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一再感叹现在再也回不去了。我没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对他的话只能漠然应和。
当时陈余正在追附近养鱼场的一个姑娘。陈余问我对女孩的看法。养鱼场是热电厂的自力更生单位,养罗非鱼一类的热带鱼,水边几丛芦苇秀秀亭亭,走过那里的时候我曾看到两个女孩在柳树下聊天。我不晓得陈余说的究竟是哪一个。陈余说,就是那个小个子的。我说她们当时坐地上,我看不出高矮。陈余说,星期天我打算约她一起去看电影。从无恋爱经历的我听了,有点羡慕也有点孤单感。
周末的晚上我回到宿舍,发现陈余哪里也没去,另外两个人也在,我问他:“怎么没去看电影啊?”我没有问他怎么不去约会,是代为保密的意思。陈余心领神会,对我眨眨眼睛,却朗声道,改成下周了,晓珍这周没空。旁边的张谦问,晓珍?哪个晓珍?隋晓珍吗?陈余说,难道你还认识另一个晓珍?看来他很乐意大家知道他和隋晓珍的事。
但下周到来的时候,陈余还是没去约会隋晓珍,看电影是叫我一起去的,我问他你的女朋友呢?他说晓珍有事,来不了了。电影是《霸王别姬》,直到出了电影院往回走的路上,我还在为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莫名纠结。忽然听得陈余说,兄弟啊,为兄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社会太复杂了,人生在世不容易啊,我们只有通盘去考虑这人生的道路,才能逐渐靠近自己的目标,比如说我,除了自己,一无所有,你知道这有多么艰难吗?他说的时候语重心长,掺杂一些书面语言,像背话剧台词似的。我说大家还不是一样,他说当然不一样,你是大学生,有文凭。
陈余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让独生子走进工厂做一个正式工成为他们的目标。陈余高中读了五年,最后还是没考上,于是家里交钱让他读了一个技校。那时只有城镇户口的孩子才能上技校,农村的要上,得多交五千块钱。五千块钱在当时无疑一笔巨款,要知道九十年代初一个普通正式职工月工资只有一二百元。
三个月的实习期,说慢很慢,说快也很快,三个月后我如愿以偿调到了技术科,再不用三班倒。那阵子厂里效益很好,安排加班多,跟陈余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偶尔不加班,傍晚陈余会专心等着我一起去食堂吃饭,饭后他说咱出去溜达溜达吧。已经过了中秋,田里的玉米棵都被放倒,层层郁绿变成了大片灰褐色,放眼望去,田野间一片破败狼藉的景象,在太阳暴晒和雾水的浸润后,透出一股苦艾的气味。
陈余说,我现在改变主意了,想跟隋晓珍分手。我问为什么。他说那女孩不怎么懂事,眼光也不行,我不打算和她谈了。
那时我已听说隋晓珍是我们一个副厂长的女儿,身材矮小,瘦巴巴的一张小脸像没有长开,跟她爸模样很像。而陈余算得上一个帅小伙。有人问过隋晓珍,她却根本不承认跟陈余之间有过什么牵连。
陈余这一批技校毕业的,一次分来厂里十多个,男的全放到了车间运行工段。所以在别人眼里,陈余追隋晓珍,无疑是想做第一个走出车间、进入科室,或进入车间管理层的人。
后来我在县城的中心大街上遇见陈余,他身边站着一个高个子白皮肤的姑娘。他过来拍拍我的肩,指着姑娘对我说,这是你嫂子。姑娘不知是难堪还是反感,斜着眼瞪他。陈余装看不见,并试图让我也相信这一点。我颇不自在,就找个理由别过了。后来他对我说姑娘是西关村的,农村人,但家里已给买了城镇户口,暂时还没工作,不过她父亲是村文书,总有办法可想。最后陈余又重复了一遍,村文书,不是别村的,是西关村的村文书。
当时西关村是个城中村,有一个全国有名的蔬菜批发市场,带动这个村庄很快富起来,是全县第一个集体住上小洋楼的村庄。所以西关村只是一个村,却又是个非同一般的村。
姑娘终于办理招工,单位在县联社,具体上班在乡镇,只是乡镇有点远,离县城一百多里。陈余却很高兴,每周姑娘来回,他都去车站接送。谁知两个月过去,姑娘就跟先前一样,天天呆在家里了。陈余问她怎么不去上班,姑娘说不想去。村文书老两口也当着陈余的面抱怨闺女不懂事,找一个工作容易吗你说?咋能说不去就不去了呢!姑娘说,光上班,不发工资,还浪费路费钱,你说图啥呢?原来那几年县联社已不同以往,工资越来越低,而且长期拖欠,上不上班已无多大意义。
陈余变得犹豫不决,他觉得姑娘家庭条件可以,在“四关城里”,工作却“不太理想”。他去约会姑娘的次数渐渐稀少。姑娘的父亲,也就是那个西关村的文书,有一次直接来找陈余,说他打听到县联社才调来的一把手,老家就是陈余一个村里的,他的主意是让陈余出面找人,先调进城,只要进了城,再设法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有工作身份的人,跟初次招工不一样,最难的是初次招工。
那段时间我们动不动就接到“红色罚款单”。有几个是陈余一批进厂的同学,先后结婚了,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渐渐的陈余有点沉不住气,他本来就比别人大几岁,按他的想法,再不结婚,简直愧不如人了。在陈余的概念里,事情得一件一件来,跟别人同步,至少不能落太多。接下来他晚上经常外出,往县联社主任那里去活动,九十年代县联社在社会上地位一落千丈,但系统内调动个人还是问题不大的。
陈余忙着送礼请客吃饭,钱花了若干,事情也终于有了点眉目。就在这时,陈余提出先跟姑娘登记,他说这样的话调动办起来更名正言顺。私下他分析给我听:女孩进了城,万一再发生什么变化,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当时太年轻,不大理解他的想法,都要跟一个女人结婚了,怎么还对她充满防备呢。
好在陈余终于跟那个姑娘订婚了,他在我们厂外的沿街酒楼上摆了两桌,请来了车间主任、厂办副主任、车间工段长、统计员,还有办公室和财务的两个人,以及女方的几个亲戚。我发现舍友只来了我一个,陈余同车间的工人一个没来,我是饭吃到一半才忽然留意到这一点,却猜不出是陈余没请他们,还是他们恰好有事都来不了。
陈余在厂附近的村里租了一间平房,让姑娘住在那里,不上夜班的时候陈余也到那里去。他脸上渐渐有了安稳泰然的样子。上下班路上遇见了,说家里老人催得急,再过两个月就结婚,让我一定到场。
谁知世事难料。一天下午我身体不舒服,回宿舍找药片,还没进门就听到屋里发出什么响动。这个时间宿舍里不应该有人,联想到不久前宿舍楼发生过一次失窃,我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我迟疑地掏出钥匙,才要开锁,门却一碰就开了,只见陈余正坐在宿舍的地面上,脚边或立或倒着一堆酒瓶,屋里酒气弥漫,他已喝得酩酊大醉。原来他班也没上,一个人在宿舍里喝酒、恸哭呢。
那段时间他已经不大回宿舍这边来了,此刻一看我回来,就不由分说拉着我“出去走走”,也不管我是否还要回去上班。但他刚站起来,身体已失去平衡,人失去重心,左右摇晃,两脚变成马扎腿,互相交叉磕绊。我只好用力扶着他,从北边的小门出了厂区。
时序夏天,新一茬的玉米又青翠如林了,坐在工厂西边的玉米地堰子上,听着风丝穿过玉米叶的唰唰声,看着身边的陈余一边哭一边说,你嫂子她对不起我,人家都说,我还不信,昨天上完夜班回去,你猜怎么着?门从里面关着,怎么敲都不开,我叫,玲!玲!你为什么不开门?她就是不开。一开始我看到灯是亮的,敲门的时候才忽然灭了,我就觉得不对。我找来一块砖头砸门,用力砸,门终于开了,床沿上坐着两个人,另一个是个小胡子,一个根本不像个人样儿的小胡子——兄弟你说说,我哪里对不起她?啊?钱,也花了,工作,我为自己都没这么操心过,都给她解决了,兄弟你说说,我哪里对不起她?她凭什么啊!陈余一边说一边哭,嘴里含糊不清,颠三倒四,我是从这些颠三倒四的话里自己捋出这么一个大概。
陈余又搬回宿舍来住。搬回来的头几天,夜里睡梦中我隐隐约约被什么惊醒,那阵子改进一套设备,一张图纸总是画不对,压力大,晚上怎么都睡不好,好不容易睡着,一点风吹草动又醒了。醒了的我听到上铺窸窸窣窣的声响,是穿衣服的声音,然后陈余蹬着床边的铁栅爬下来,坐在我的床沿上。
也不知几点了,我看看窗户,离天明还早,但窗外透进晴夜的微光,勾出他身影的轮廓。我不知他要干什么,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还那么坐着。我刚要合眼,只见他转过身向我身上趴过来,两手撑着床扶手,脑袋低俯在我的面孔上方,黑暗中我感到一双眼睛在近距离地盯视,还感到了他喷过来的温热呼吸。我连气都不敢喘,浑身绷紧,后来渐渐吃力,就装作梦呓翻了个身。
刹那间,我想起同宿舍的张谦说过,陈余有梦游症。我一直不大相信,因为从未见过。梦游症对我来说就像一个传说,是跟聊斋故事、美人鱼、海市蜃楼差不多的一个词汇。身边的熟人有梦游症?真让人难以置信。可是此刻我从半闭的眼睛看着陈余,我想这也许是真的。黑暗中,我忽然感到一阵惊惧。
接下来一连好几天情形大同小异。那天他上白班,我也加班到很晚,回宿舍的时候已经10:30了。我上床前先攀到上头看了下陈余的睡相,看他是否真睡着了,直到听见他均匀的鼾声,我才躺倒入睡。谁知接下来他老调重弹,我刚睡着,就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弄醒,只见他又从上铺爬下,正襟危坐地在我床边,后来又滑坐地上,背靠着我的床沿席地而坐,就像那天他在宿舍喝酒哭泣时一样。我躺在床上,只看到他的后脑勺。他就那么坐了半天,又忽然起身往上爬,我屏息听着,听到他终于和衣躺下,但不久又爬起来……黑暗中我想,也许他不是梦游,只是失眠。但因为听说过梦游症的种种离奇之处,无论如何我也不敢亲身试验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属实。
接下来的那些日子,他每到夜里十一二点就起来,从上铺下来又上去,上去又下来,就像一个人为什么事情着急又无计可施的样子。
王海波和张谦偶尔在宿舍开小灶,所以做饭用的电炉、锅、刀、板,一应俱全。但这些东西平时都藏在一只大纸箱子里,上面盖着报纸、书本和衣物,然后塞进床底,以防厂里突击检查。厂里有明文规定,禁用大功率电器,查到会罚款。那几天,张谦听了我说的情况,“万一真像人家说的,晚上起来切西瓜”,说到这里张谦哈哈大笑,但他还是在睡前悄悄把刀子挂在后窗外,用一根铁丝拴好了。
这天晚上,陈余爬上爬下几次后,竟然真的走到张谦床边,从下面轻轻拖出那个大纸箱,他先站着看了一会儿,然后弯腰去箱子里翻动。王海波上夜班还没回来,张谦睡得死沉。张谦被我们称作“睡神”,只要歇班,他能一睡一圈儿(一昼夜);还睡得特别沉,有次一个同事不知怎么招惹来一个女人,半夜里女的带着几个人闯进来闹,就在隔壁的隔壁,木门踹得山响,午夜里听来惊心动魄,整座楼的人都起来看故事,张谦却一动未动。第二天我问他,他对午夜惊魂的一幕竟然一无所知,要知道平时他是最爱看热闹的。
我却相反,一有动静就醒,这样屋里睁着眼的就只有我和陈余了,而且我还无法判断睁着眼的陈余到底算睡着还是醒着。我脑子不断在构想,一旦他找到那把刀,我是该去夺他的刀,还是往室外跑?跑的话我又该以怎样的动作快速拉开那扇拴着的门。
当然,我不确定他当时是否真的在找一把刀,因为黑暗中的他转了一圈,挨个看看宿舍里已入睡的人,最后过来看了看我,又爬上了他自己的床,我听见他翻了几次身后也睡着了。黑夜里,在我的上面不足一米的地方终于传来了他沉稳的鼾声,就像个在外面跑完闹完终于累了的孩童,回到家心无二事倒头就睡的样子。
陈余梦游症发作后不到一个月,张谦设法搬到了别的宿舍。我也开始有意躲避他。我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更重要的,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谁略微和他不对,他就说,这个人为人不行,你得注意;谁附和他,他就说,张三这个人还是可靠的,你可以跟他多交往。很像组织部的人下来考察干部,又像革命年代的人在鉴定好分子坏分子。
也许我本来就不喜欢他,只不过当时初来乍到,他又对我格外热心。我早已发现,事实上不是陈余远着别人,而是别人都远着陈余,但一开始他试图让我以为,是他对别人不屑一顾。在这样一种无声的群体默认的氛围里,我慢慢受到大家的影响,对陈余的印象逐渐还原为一个不可理喻的应当疏远的怪人。
也不光和陈余,我们这一帮年纪相仿、进厂时间差不多的人,都由一开始的亲热慢慢变得不大来往,尤其后来大家都结了婚,过起自己的日子。再后来,十年一晃过去了,二十年也过去了,张谦成了工段长,另一个舍友成了车间主任,还有几个当年的熟人离开企业不知去向,听说有一个发了的,成了大老板,天天到潍坊一个高档场所游泳打球,公司的事交给助手,他只遥控指挥,逍遥超脱的像个神仙。但更多的人还是多年如一日,比如我,比如陈余,在原来的岗位上不断重复着,二十年如一日。当然陈余也结婚了,妻子在邮电局上班,那时邮电局还是很好的单位。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到城西邮电所往老家寄发邮件,或取几笔小稿费,就会看到陈余的妻子,肥大的工作服穿在她身上还是有点紧,饱满的胸部像要胀开的棉桃,人又长得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白棉花、白馒头之类热气腾腾的事物。
他们有一个女儿。我住单位家属院的时候,吃过晚饭,和妻子下楼逛游曾遇见他们,孩子夹在两个大人的中间,嘻嘻哈哈的,看上去也一副天伦之乐图。我留意到陈余的妻子有一只脚是跛的,走起来会有节奏的一摇晃,又一摇晃。这是在路上,当她在邮电所的柜台内坐着,倒是半点看不出异常。
陈余见了我不再叫兄弟,而是叫领导,只要遇见,他都打一个不大像样的敬礼,说领导好,领导同志辛苦了。或者说,领导亲自去吃饭呀,领导亲自来解手?我根本不是什么领导,只不过多年熬下来,挂了个技术部的副部长,当时企业已改制,技术部隔三差五有人跳槽,我的理解是老板的怀柔之计,给忠心耿耿的老技术一点心理上的抚慰。
我纠正陈余,我不是领导,但是没用,下一次他还是一见面就嘻嘻哈哈地打敬礼,说领导好,领导同志辛苦了,领导亲自回家吃饭呀,让你不知如何应对。后来我也只能像别人一样,置身事外地看着他笑,摆明了压根不拿他当成一个正常人,大家都明白这一点,只是心照不宣,并希望他自己也能感受到。
再后来陈余有了酗酒的毛病,见酒必喝,喝酒必醉。有天晚上我加班,他来到技术部,我问他上夜班?他顾自坐在椅子上,说班上不上的什么要紧,我一看就是喝醉了。喝醉了的陈余仍很注重自己的举止,他在椅子上端坐,头有点撑不住,就仰靠在椅子后的墙上,但从衬衣的领扣到脚上的鞋袜仍一丝不苟。他说领导,不,兄弟,甭管兄弟你还看不看得起你哥,我是一直把你当亲兄弟的。
他这句醉话让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倒了一杯水给他,他有点感动似的,竟然站起来握了握我的手,又坐下去,说:兄弟,你年轻有为,前途光明,哥哥我不行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现在已经看明白了,这就叫穷途末路。
我说大家都一样,人到中年,养家糊口而已。
这时陈余忽然问,兄弟,你有没有爱过?他上半身探过来,眼睛郑重而热切地看着我。他爱用书面语言,不这么说话就似乎失礼一般,就像衣服不洁净就出门会客一样,这种说话方式在我们这里叫拽文。他一开口就拽文,大家已经习惯了,甭管他拽得合适不合适。但是他说爱,我还是觉得别扭。
——兄弟,也许你爱过,也许没有,但是你哥哥我,是真正爱过的。他叹了一口气,好像陷入了一个深沉而久远的,不为人知的所在。一个人,一辈子,到头来也许什么都不重要了,但至少要真心爱过一次。醉醺醺的陈余仰靠在椅子上,半闭着眼睛自说自话。
我的好奇心终于被他勾了起来。
——她是我们的班花。那年我高四,也就是复读,插到他们班,玉梅十七八岁,多年轻!一次打扫卫生,我领来好几个笤帚拖把,她来问我要,我赶紧全放在地上。她看出我这个人正派,就笑个不停。很快就是元旦,她非要跟我合唱一首歌,我当然不,我们这代人都这样,放不开。唯独她不,她径直从讲台下来,硬把我从人堆里拽出来。
——大家都说玉梅疯,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后来我觉得她不仅不疯,还挺可爱。很快放寒假了,不知怎么,那个寒假我老觉得心神不属,心里有一个名字盘桓不去,直到后来拿起一支笔,我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我给玉梅写了一封信。我还收到了她的回信!至今我还记得从村大队办公室拿上她的信往家走时的那种心情——
我眼睛看着灯光下的陈余,感觉他的人是不在此处的,此刻他去了一个不为我所知的所在,一个人在那里春暖花开。我不由问后来呢?年轻时的事,一般都没有后来,对吧?陈余这才摇摇头,说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本来我也都忘了,但是前不久同学聚会,我又见到她,这一见到她,我就完了,以前的事全想起来。
接下来陈余不再说话,他沉默着,神态凝重而深沉。——近来喝了酒,或心里不痛快,我就老想以前的事,一想以前的事,就特别想跟玉梅说点什么。隋晓珍算什么呢,那个西关村的白玲算什么呢。回头看,我这辈子,真正爱过的只有她,何玉梅。
陈余端起杯子开始喝水。水喝到一半,他又说,直到最近我才听说,玉梅结婚不到一年就离了,这么多年,她一直一个人过。说到这,陈余庄严地宣布了一个决定:这个年纪了,咱啥也不想了,今后我就把人家当成一个小妹妹,亲妹妹!
我觉得这一刻的陈余跟以往大不同,就像受到了天启,他忽然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个人正大,磊落,热情,对生活有希望有信心。看上去,他已彻底跟那个每天醉醺醺的酒鬼告别。
时隔不久的一个晚上,我一人在家。老婆跟着孩子去陪读了。百无聊赖中我打开电脑看电影,忽然看到陈余的QQ头像跳出来:兄弟出来唱歌吧?我说开什么玩笑。他说真的,我请客,在金帝,过来一起唱歌喝酒。我不打算去,但搁不住他热情似火。何况一人在家终归无聊,也自由,于是第一次,我深夜出门,去陪陈余这样一个人唱歌。
金帝离我家不远,十来分钟就到。走进包房,我看到陈余正仰头眯眼地唱着。他面前桌上一字排开七八罐青啤易拉罐,盖子全拉开了。沙发上还坐一个小个子男人。我说大半夜的怎么想起唱歌来?陈余一反QQ上的热情,旁若无人,不闻不问,顾自投入地嚎着。是一首老歌,我不会,但听着耳熟。
之前我从未听陈余唱过歌,不知道他唱的这么难听,调子曲里拐弯的,根本不在原来那个调儿上,就像他自己重新创作的一般。唱完了,他又开始喝酒,喝完了,继续唱,反反复复唱的总是那一首。
我看了小个子一眼,小个子也看了我一眼。就在这时,陈余停下来,伸过一支胳膊搂住我肩膀,好兄弟,你是我的好兄弟,亲兄弟。他手掌用力地拍打着我的肩背,有点声情并茂。一只手松开我,又回头搂住小个子的肩膀,使劲摇着说,你也是我的好兄弟,咱们都是亲兄弟,好兄弟。只要有咱们兄弟在,全世界都塌了也没关系,是不是?是不是?他嘴里酒气熏人欲呕,手上却有熊一样的力量,让你无法挣脱。
我瞅小个子到洗手间的时候跟了过去,问他陈余怎么回事,请我们来唱歌,自己当麦霸。小个子说谁知道,一开始挺高兴的,非要请唱歌,谁知来了就这德性,早知道我才不来。我说你们一起吃饭的?小个子说没,是在群里,前期我们同学聚会建了一个群,其实陈余几乎从不说话,今晚却特闹腾,还非要请唱歌。我说你们同学是不是有个叫玉梅的?小个子说怎么你也认识她?玉梅是今晚才加进来的……我说当初陈余跟那个玉梅是不是有点事来着?小个子说好像是。我说当初那样好怎么没走到一起呢?小个子说玉梅人在农村,去找过陈余几次,但听说那时候陈余正在追一个干部子女,就识趣的离开了。
小个子先回去的,我在洗手间里听着陈余的歌抽完手里的一根烟,然后回到房间。陈余还在那唱着:
……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
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
任多少真情独向寂寞……
昏暗迷离的灯光下,我看他眼里似乎闪动着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