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遇上知识焦虑症,如何成为一剂良药?

知识焦虑症,也叫信息焦虑综合,是现代精神疾病。

据说,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求知欲或职场竞争,使人们无限制地追求知识,加上对未知的恐惧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这样,知识焦虑症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严重的还会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

知识付费的兴起,与现代人的知识焦虑也有关系。虽然互相网可以搜索到许许多多资讯,不过人们不想盲目地学习,还是追求针对性强、专业性强、更快更新、更高价值、更稀缺的知识。

比如心学,网上很多关于心学的文章,然而良莠不齐,一些文章的作者自己都不懂,一些自纯粹是媒体刷眼球、炮制心学鸡汤,这些文章不看比看更好。不少心学群,渐渐地也沦为死群、鸡汤群、广告群,无益的交流纯属浪费时间。

关于知识焦虑症的缓解和治疗方法,包括正确认识、药物、规律作息、催眠、多饮水不喝酒等等。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哲学可以压制“无限制的知识冲动”。那么,心学是否有助于避免或缓解知识焦虑症呢?

笔者想到如下方法。

配图。

致良知法

明代王学末流产生“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流弊,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阳明心学天然地能够避免和缓解知识焦虑。

有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这其实是说人的身体追求舒服、有一种天然的惰性,所以人顺应身体的话不会主动学习。然而,人有精神追求,这有促使我们去学习。心自然会知,我们不仅应该知道我们要去学习,更应该知道我们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学习方法,不能只是堆砌知识、为学而学。知识能够提升自己,也可能会成为心灵的束缚。另一方面,心理学证明欲望与焦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知识焦虑也是一种私欲,要去除。

湛若水认为只是教人致良知不足够,很多具体知识也要强调人们主动去学习钻研,王阳明回应说,在遇事时或有需要用什么知识,良知自然会让人去求。王阳明湛王各有道理,湛若水担忧人们难以自觉、临急抱佛脚,王阳明强调人要致良知,以致念念不忘致良知。良知是明师,学习这件事,顺应良知即可。

因此,我们要避免身体觉得而不学,也要避免被私欲影响而焦虑、无限制地学,学习这件事,还是应该致良知的。

串珠法

这是明代大儒湛若水的学习方法,指做学问应该如串珠一样,不要偏离主线,要把静心、循序渐进地消化知识并加以运用,如以线把珠一颗一颗地贯通起来。而不要只是堆积知识,如一盘散乱的宝珠一样。

湛若水认为:“若读书不求自得其心,而以记诵为词章,谋利禄之计,这个心便是穿窬之心,与天地之心不相似矣。”现代人读书学习为了提升技能,谋求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追求知识要与天地化育万物一样自然而为。

湛若水教学讲求课堂与出游结合,常让学生到郊外、山上行走,放开身心。“读书”的珠和“行路”的珠相间,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避免和缓解知识焦虑。

最后,知识焦虑症与许多焦虑症一样,不安全感是一个重要原因。修心,还是治标之法。

注:首发于大心学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学遇上知识焦虑症,如何成为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