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92 | 第九十四篇:阅读总结——我的2020年的TOP 10 BOOKS

好像没有什么日子比12月31日更适合做年度总结了。那么今天就利用日更做个2020年的阅读总结吧。

2020年初给自己定了下阅读365本书的“宏愿”,截止到今天,豆瓣上面打卡的记录是312本,自己用EXCEL表格记录的数目是320本。可能有些书是一套中有几本,忽略掉其间的差异,今年300本的阅读量是有的。虽然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不过也可以说已经尽力了,因为今年的本职工作是“全职妈妈”,其次才是一个“阅读者”。就好像这篇总结就在娃的“骚扰”下艰难的进行中……


豆瓣打卡

当初之所以立下这个目标,一是为了多了解一些育儿的方法和技巧;二是为了不至于让全职带娃的生活太空虚。事实证明了,这个选择很正确。因为各种原因,今年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家窝着,是阅读让我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不至于消磨成一个只知道茶米油盐娃的家庭妇女。

前两天整理了一下自己感觉今年看过的最好的10本书。简单的做个总结,既是记录,也希望给想要阅读的人提供一点点浅显的介绍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评分:8.4

教授阅读技巧的经典书籍,看过两遍,但是有些内容还没有彻底领会,以及很好的实践,是一本值得看很多遍的好书。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来说,也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从简单的读懂字句转变为学以致用主题阅读。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豆瓣评分:8.3

本来选的是《学会提问》,可是再仔细想想,虽然也是本好书,但只看过一遍的我,其实并没有很好的理解那本书的内容,反而是《改变提问》这本书,用故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好的提问胜过一个好的答案。虽然教授的方法相对简单,但对于入门者来说只有理解了,才能深入的实践。举个例子来说,以前每当孩子淘气的时候,总会追着问:“你为什么要这么淘气?”这就不是一个好问题,除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不能让孩子改变不好的行为,如果可以转换视角,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就会问出不一样的问题,比如一段时间没有和孩子互动,他就会缠着你,你可能觉得自己是忙于做家务或者做其他正经事,但孩子只是希望妈妈多关注他一点,才会不断的缠着你。所以放下“为什么”,问他“你是不是觉得一个人玩没劲?”“是不是想让妈妈多陪你一会儿”才有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解决他的淘气问题。

《睡眠革命》豆瓣评分:7.4

有了娃之后睡眠就一直不好,这本书颠覆了“只有睡满8个小时,才是好睡眠”的认知。虽然可以保持规律的作息很重要,这也是我2021年的目标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很难不被孩子的作息影响,与其强制自己睡满8小时,认清自己的昼夜节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90分钟的睡眠周期安排睡眠时间,才能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

《少有人走的路1~7》豆瓣评分:7.5 ~ 9.0

这是一套心理学读物,但不是枯燥的教义阐述,也不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因为作者本人长期从事心理学实践,所以收集了很多实际的病例,仅仅是中立的写出这些病例,事实自然就有触动人心的力量。书里一大主题是诚实和真实。这份诚实既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对别人很好理解,没人希望被欺骗;对自己意味着,身心合一的人,才不会陷在“自我消耗”里,如果头脑和心灵的方向不一致,很容易陷入认知失调,造成种种神经官能症。

《PET父母效能训练》豆瓣评分:9.2

这可以说是看过的最好的育儿书之一。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没有输家”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家长学会正确的接纳和表达,通过积极倾听,让孩子倾诉更多;通过正确表达,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接受建议。没有输家的关系,不是任何一方的妥协,而是共同找出解决方案,让双方都“如其所是”,相互尊重。

《思考,快与慢》豆瓣评分:8.1

今年看过这么多书,有这么一种感觉,某些书只是某个领域的敲门砖,越往后读,就会看到更好却也更难读的书,最后总会看到一本“万能书”,在各种领域的书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思考,快与慢》就是这么一本万能书。这本书里最广为人知的概念是系统一和系统二,简单来说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在系统二的理性行为下行动的理性人,但事实上系统一才是身体真正的主人。乔纳森·海特的比喻可以形象的说明这两个系统的关系,系统一是大象,是我们的本能,潜意识,是冰山下的大部分;系统二是骑象人,是我们的逻辑思维、显意识、露出水面的小部分冰山。压抑系统一去遵守系统二的命令,只会造成认知失调,或者让自己陷入莫名其妙的失败。只有学会尊重和“利用”本能,让它为自己服务,才能事半功倍。

《父母的语言》豆瓣评分:7.3

这本书的豆瓣评分虽然不高,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很受用。之前总以为父母的语言只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帮助,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仅仅是统计孩子早期接触到的语句数,接触的更多的孩子在智商、词汇量、语言处理速度、学习能力、成功能力和潜力上都会产生差异。作者用实际的统计数据表明,说话更多的家庭会自然而然的使用更丰富的语言。语言的数量推动着语言的质量。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从跟他好好说话开始。

《洞见》豆瓣评分:8.4

这本书第一遍看完,对整本书的框架是很模糊的,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为了写读书总结,又粗略的翻了第二遍。突然有了一种“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转变。看山不是山的感觉,来自于这本书讲的是进化心理学,但是第一遍总觉得作者讲的是佛法,那时觉得比起它的中文译名——WHY BUDDHISM IS TRUE——英文名更贴合本书的主旨。但是看了第二遍,才感觉作者所有关于佛学的阐述,都是为了更清晰的说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而展开的。

整本书以《骇客帝国》中“真实的现实”和“虚假的现实”开篇,他觉得影片里以一个极度不适的真实现实类比了我们生存的真实现实,影片中的现实由机器统治,而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也存在这样一个统治者,就是我们自己。由此引出“我”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存在,我们的身体里是否存在类似首席指挥官的角色来控制行为?由此深入到佛学中的“无我”和“无相”。作者认为我们无法找到这样一个理智的指挥官,人类更多的是凭本能和感觉行事的动物。自然选择的设计决定了人类更多的依赖感觉而不是理智,如果我们的祖先总是“理智行事”,很可能已经命丧于猛兽和毒蛇的攻击之下,因为进化导致了“有意识地做事”必然慢于“无意识的行动”。那么怎样分清并尽可能地避免无意识造成的“幻觉”,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答案。

《必然》豆瓣评分:8.4 & 《失控》豆瓣评分:8.7

这两本书宏大到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而且是年初看的,现在也回忆不起太多的细节,可是仍然无损这两本书“很厉害”的观感。这两本书属于KK三部曲之二。KK是作者凯文·凯利的名字缩写。他是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也是著名的未来学家。

简单总结的话,必然指的是我们必然会被拉进和人工智能共生的未来,所以以后每一个人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避免成为掉队的菜鸟,就好像支付宝改变了支付,如果固守着现金支付的方式,最终你可能只能饿死在家里。他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但不适才会带来进步,没有不适的世界只会停滞不前,乌托邦里就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根本不存在。虽然未来必将更频繁剧烈的发生变化,但也是一个充满温暖、任性和自由的“进托帮”。

失控谈的也是人工智能,但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虽然人工智能由人类创造,最初我们是人工智能的“上帝”,它们完全按照人类的命令行事,但是随着系统的完善,功能的叠加,人和机器其实进入了一种共生的状态。不可否认,人类越来越依赖各种机器。相当于我们把人工智能强拉进了整个自然系统。进入这个系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凌驾其之上。自然系统维系的关键在于平衡,即各种生命体的共同发展,如果人类在继续无视自然的警告,最终只能和人工智能一起成为地球的回忆而已。

《人类简史》豆瓣评分:9.1

这本书的后记主题是《变成神这种动物》,虽然我们从和万物平等的原始人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的智人,但是却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快乐,环境更宜居,还让地球变得更糟糕了。地球不需要灯火通明,也不需要高速公路和飞机大炮,整本书就是带着这样的反思,从原始写到了未来。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想是,身为人类,我们可以让自己凌驾于生物链的顶端,但我们终是生物链的一环,而一旦链条断开,循环就被破坏,所谓的顶端也不过是种幻觉而已。

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今年实在不是一个适合让身体在路上的年份,好在阅读解救了灵魂的饥渴。2021,伴着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宝宝,要更加多读书,读好书~

小宝宝请和妈妈一起加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92 | 第九十四篇:阅读总结——我的2020年的TOP 10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