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在说一桶水吗

朱小四

刚刚教书的时候,写总结一定得说自己爱学习爱钻研,理由是: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写的时候也担心自己的一桶水这个一瓢那个一瓢舀没了。但是找不到句子替代它,只得一年又一年的用着。

后来看到了“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是自来水”。偏着头想半天,画面感和意思都懂了,却不用这句写总结。以我对学生的了解,主动拧开自来水管的学生凤毛麟角——学校是为多数普通人准备的。

再后来,碰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眼前一亮。对呀,教方法比教答案强。那两年网络不发达,查资料很难。自己就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的搞一些套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犯了不少诸如“月亮就是思念”“开头就是铺垫”的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一次看到“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感觉自己被撞了一下,突然和心房某个地方共振。对呀,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而且画面里没有剑拔弩张,教学相长的美妙也体现出来了。

在网络发达,培训满地爬的这几年,到处都能听见这句话。

只是站在课堂越久越觉得:你在那里轻轻摇摆,就有人跟着你摇摆了?况且,唤醒灵魂的从来不是别人的说教,而是来自生活的体验。


今天看到的这句话使我龙颜大悦:真正的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装满一桶水是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你要做那个。结果就是孩子变成你所设定的那桶水,晃一晃就洒出来了。

点燃一把火是让孩子燃烧起来。让他觉得只要自己愿意,他就无所不能。

书中讲了一个案例:

有一个女孩考上了哈佛大学,深受一个邻居的影响。他是怎样影响这个邻居的女孩考上哈佛大学的呢?

女孩的家人知道隔壁住了一位教育学的教授,于是经常约教授一块儿出去喝英式下午茶。喝英式下午茶的时候,教授会跟女孩聊下午茶的来历,讲英式下午茶如何起源,英式红茶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什么关系,美国人怎么看待茶……

他没有说“孩子,你一定要上哈佛”,他只是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哈佛大学旁边有一个茶馆,真的非常棒,自己特别喜欢在那儿喝茶。

女孩对这些充满了兴趣。根本不需要管太多的学习细节,她开始努力去达到哈佛大学的要求,写论文、参加社会活动、想为社会负责、组织各种活动,后来考上了哈佛。


看出来了吗?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生理需求已经没有太大的能源让他们成长。潜移默化的熏染,和风细雨的滋养,价值趣味的相投,才会点燃一个几乎想沉睡的灵魂。

这也许是威逼利诱教育效果都不能长久的深层原因。提醒教育者除了有人格魅力,也要注意方式的更新换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还在说一桶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