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出一个精彩故事》
一、此书的来历
这是国庆节期间使用地下书城的购书卡,为了凑够整百的价格,临时选择的一本书。
其实,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讲故事的书。如《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等。
不同的书里都讲到我们每个人接受信息时,很大程度上依赖形象性的故事,而非高大上的理论。
即故事思维。
文学理论中“形象大于思想”,就是说,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比抽象的概括和理性说教要感人得多,有力得多。
使用讲故事的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记录自己的教育生命故事等,都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这也是我再次购买此类书籍的原因吧。
二、精彩书摘
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布克( Christopher Booker)
在《七个基本情节》( The Seven BasicPlots)一书里,对故事提出了一种五段式情节进展结构,很有参考价值,这里介绍一下。
一、 Anticipation Stage(期待阶段),初步介绍人物、背景、矛盾冲突的发生。
二、 Dream Stage(幻象阶段),事情进展顺利,好像都可以解决,其实只是幻象。
三、 Frustration Stage(受挫阶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险阻,前一阶段的幻象破灭。
四、 Nightmare Stage(梦阶段),故事进入高潮,一切逐渐又看似绝望.
五、 Resolution(决定性结局),故事中的英雄克服险阻,通常是同时克服了个人内心的弱点或困扰。
美国学者皮尔森在《内在英雄》一书里提出的六种人格发展原型对讲故事的人很有启发。
1)天真者( Innocent):内心单纯地相信世间的正义和美善。
2)孤儿( Orphan):可以说是天真者受挫之后的状态,内心被世间的黑暗面笼罩着。
3)流浪者( Wanderer):处于一种矛盾心态,未能解脱之下,茫然寻觅,探素周围。
4)战士( Warrior):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努力前进。
5)殉道者( Martyr):为了完成更高阶段的目标,不惜牺牲个人的喜恶和当初最珍惜的东西,甚至生命。
6)魔法师( Magician):掌握了改变现实、超越常人的能力。
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布克在《七个基本情节》一书里,有一种有趣见解,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七个基本情节,即:
一、 Overcoming the monster(战胜恶慶):面对一种极度危险、具毁灭性的恶魔,历尽险阻,最终战胜。
二、 Rags to riches(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凭着努力和幸运,摆脱贫困,梦想成真。
三、 The quest(探索旅程):为了一个类似于寻找藏的目标,一帮人因为不同的理由组织起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另外一帮跟他们目标不同的反面人物,让寻宝过程变得更困难。当一切看似陷入绝境,全靠英雄人物发挥能力和创意,排除万难,完成目标。
四、 Voyage and return(远离与回归):英雄人物为着崇高目标离家远游,途中遭遇重重险境和诱惑,最终通过考验,回家的时候,对人生已经有更深刻的体悟。
五、Comedy(喜刷):故事中的人因为误会或者错失机会,遇到危机,后来克服了性格缺陷,达到美满结局。
六、 Tragedy(悲刷):故事中的人虽然拥有人性中一些美好的特质,却因为性格上的缺陷,或者环境的不幸因素,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徒然,最终陷于险境.
七、 Rebirth(重生):本来处于一个看似无望的生活环境,凭着个人的信念、特殊的能力或者特殊机遇,破解了外在环境的操控,迎接新生。
关于叙事视角
叙事观点的运用,目的是以最恰当的视角把故事讲得最精彩,叙事观点的意义在于:“用谁的脑袋和视界去讲这个故事?”
就让我们简单记住这些粗浅的比喻
一、叙事=图画
二、场景=表演
三、对白=鼓声
场景的临近感能让整体故事的叙述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因为一些你本来不可能知道、不可想象的事情,竟然可以在你面前演练一遍,那是很奇妙的事,听众比较容易投入其中。
三要素的使用心法
永远记得自己是在讲故事,精简很重要,过多的、不重要的信息只会使人不耐烦。
叙事的目的是让听众接收到你传递出来的信息,不是听你伟大的议论。
设计场景时,要放手让人物活起来,听众才能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关于讲自己的故事
讲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该想想
一、如何吸引听众进入故事?
二、如何营造故事的核心转折?
三、如何在故事的结局带出主题信息?
你也要明白,完善自己的故事是终生事业。
三、我的感悟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一直在致力于记录自己的教育叙事、班级故事。
我时常做的是原生态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从本书最后一课“练习讲好故事”,即,讲自己的故事来看,我在讲故事方面还太原始。
其实,真实的故事也可以讲得很很生动,关键看自己想通过故事给听故事、看故事的读者,传达什么理念。
故事三要素:叙事、场景、对白。
对我很有启发。
在交代背景时,可以使用直接的叙事,作为过渡和跳跃,也可以穿插一些自己个人的观点。
而真正表现主题相关的内容时,则需要做短暂的停留,使用场景式的描述。
其间,为了让人物更形象生动,则需要加入人物的对话,还原当时的现场,让人物更立体,同时,还可以表现冲突。
这也启发我,在记录教育叙事过程中,就要先确立自己的叙事目的是什么,想通过故事告诉读者什么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再确定自己的故事是采用怎样的视角。是第二人称,还是第一人称,还是全能视角。
通常我仅仅使用第一视角来叙述,偶尔使用第二人称,那是在给学生写信交流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教育叙事不必使用过分花哨的写作技巧,但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让表达更有趣,更生动地表达主题,何乐而不为呢?
在叙事和场景这两个方面,我还是要仔细思考一下。有时候,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在写作,没有停下来想,写作过于原始,使用该突出的场景没有得到强化,而自己跳出来讨论过多。这是要注意的问题。
上面提到的各种故事模板,算作套路吧,在写过程复杂曲折的故事时,会用得到。尤其是虚构的故事时,更有使用价值。
最让我觉得有启发的是书中的最后一句加粗体的话:你也要明白,完善自己的故事是终生事业。
的确,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故事组成的吗?
我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故事。过好每一天,记录下每一天,就是写下自己的人生故事,就是过好自己的一生呀!
我不断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我知道,它们终将会有意义,我不过是在不断积累,不断量化,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故事,终将达到质变,成为一种最可宝贵的财富!
我会坚持写下自己的教育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