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一本书从陌生变挚友|《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分析阅读法

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需要咀嚼和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当我们寻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书籍后,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读书,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分析阅读法”,也就是培根所说的,对书的咀嚼和消化。

咀嚼时,狼吞虎咽是一种方法,细嚼慢咽是一种方法,要想充分吸收营养,一口吃个胖子必是奢望,分析阅读更是如此,走好以下三步,一定能够化书为友。

01

第一步:明确书的类型、框架、主旨及主要内容

首先,通过检式阅读(也称为略读或预读)的方法,来判断书的类型,是小说、科普、历史、哲学、专业书,还是实用干货书等。不同类型的书,决定了你接下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场景。

其次,通过阅读目录、大小标题来了解书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最后,通过阅读前言结语封面等,确立书的主旨和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这个定律也适用于读书,通过第一步的阅读,就读完了书的20%,进而掌握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除了以上所说,作者的语言风格,书籍的排版呈现等,都与读者建立了联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至此,这本书与你,不再陌生,似新友,有了解,有好奇,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02

第二步: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一步主要阅读内容就是剩下的80%,是书中强化中心观点的论据。

作者要想强化自己的观点,一定会有系统的表达方式,比如事例,名言警句,个人心得,调查报告,数据图表等。

这些活生生的佐证材料,会从各个角度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也会深深走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鲜活的内容中,产生共鸣,引发更入的思考。

在阅读这些内容时,可以用笔勾画出关键词、关键句,甚至是直达自己内心的事例等。

另一方面,如果阅读的是电子书,可以充分使用搜索功能,分秒之间,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洞悉作者的思路。

比如《小狗钱钱》这本科普理财类书籍,当你输入“成功日记”后,书中所有人物对成功日记的认识,一目了然,通过这些相关的材料,你会被书牵入到另一个场域,甚至可能深有感触,把成功日记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样通过这本书,你既掌握了理财知识,又学会了写成功日记,岂不是意外之喜。

当然,更别说是输入书中的关键词了,一定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这正所谓: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用生活所得去读书。(杨绛)

最后,要想与书从新友变朋友,还要学会让自己既当读者,也当记者,学会提问,学会记笔记。

(读书笔记非常重要,此文就不再过多论证了。)

03

第三步:如何评价一本书?

走到这一步,一本书就逐渐地从新友、朋友变为挚友了。

所谓挚友,一定是无话不说,甚至是劝解、批评的话,也要表达出来,两个人的思想不断在碰撞中成熟,友情也就扎下了根。

正如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因此也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说“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时,有以下四个标准:

1.知识不足;2.知识有错;3.不合逻辑;4.分析不够完整。

批评如辩论,若想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必须十分熟悉书的观点,寻找有力的证据,与之呼应。

相信挚友定会接受你的善意批评。



谢谢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步走,一本书从陌生变挚友|《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分析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