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碰撞·交流---基于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

早在2019年就期待听胡新颖老师的观课议课,没想到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一天六个半小时,听讲座学理论;观课议课,参与体验,构建理想课堂。

就在三天前,和艳丽、冬梅、伟丽、田雨一起事先进行了观课模拟,起初对观课的表格都是懵懂的。几个人边看边讨论,言辞较激烈。找出有讨论价值的教育现象或教育故事,引发的教育启示,议课的建构。一点一点分析,一个词一个词的推敲意思,竟然理出了一点思绪。

今天台上议课时,竟然放不开了,难道因为台下坐着观众。而且还存在问题,我们在发言时没有考虑授课人的感受,语气、用词存在问题,幸好糊涂认真倾听,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否则自己还不自知呢。是的,佐藤学教授也说过:观课人在评课时一定要照顾到授课人的情绪。这样不至于太难听,授课者受不了,才会虚心接受,才能达到观课议课的最终目的。以后要改变自己之前评课的方式,还有态度。既要解决问题,也要注意解决的路径。

这次活动给了我冲击,震撼。这让我想到了之前读过的关于评课的几字箴言:亮点点透,不足说透,方法给够。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有问题,请问改进建议如何,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今天的参与,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知。胡老师说:要有空杯心态,才能盛下更多地水。议课而非评课,要站在授课者的角度,不仅观教育现象,还要思考引发的教育启示,理出议课的建构。由教育现象到教育理论,找到理论支撑,探寻本质。

惊喜的是和我同台讨论的帅哥,竟是我毕业第一年带的第一届学生,当他喊我老师说是我学生的一霎那,顿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要被拍在沙滩上了。抓紧充电。

教师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生命,一头挑着成长。任重而道远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与·碰撞·交流---基于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