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挫折教育为何?逆商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挫折,而不是用挫折来教育孩子,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不可替代的困惑和挑战,是足够磨砺一个人的心智的。不需要我们横加干涉。


特别是父母们,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小时候给一个人足够多的挫折,打他、骂他,让他有压力,他长大了就会坚强,那就错了,结果是他长大后可能会更容易放弃。


在这一讲中好好学一学,怎么样帮助孩子培养逆商,怎么样帮孩子培养耐挫能力,能够越挫越勇,遇到压力能够扛得住。


在这里呢?要和大家分一下本书,叫做《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戒酒,但总是失败。有一次他就跑来找心理医生说:我太糟糕了,我又失败了,我这次戒酒又没成功,要不我放弃吧,看来我是戒不了酒的。心理医生没有评判他,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你现在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承认戒酒失败;第二条路,是承认戒酒失败,然后再戒一次。你选哪个?这个人想了想说,我选第二条路:再戒一次,然而就是这次,成功了。


在这个例子中,心理医生没有评判他、指责他,没有去贬低他的人格,没有给他带来压力,只是简单地跟他描述了任何人学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小时候学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尝试、失败、再尝试,然后,再失败、再尝试,最后慢慢学会的。你想想看,一个人要喝一杯水,拿起来一喝,感觉好烫,就说“气死我了!再也不喝了!” 会有这样的人吗?不会。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逆境,知道逆境是我们学习任何一个东西必然经历的过程,我们的逆商就会开始提高。


所以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他就是一个“境”,是我们的认知为这个“境”增加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困境,顺境,逆境。。其实这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所相信的世界。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发挥一个精神

泰戈尔告诉我们:“生命以痛之吻,我却报之以歌。”

那就是面对生活,,重要的不是生活是什么样地,你如何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我非常喜欢荣格的隐喻,我们就是活在一个个隐喻的世界当中,如果你把你的婚姻当做一段旅程,你就会把伴侣当做伙伴,如果你把婚姻当做一场战斗,那么伴侣和你之间就可能是敌我双方。那我们将人生比喻成爬山,你渴望你的孩子登上属于他的山峰吗?


有的孩子一看,山这么高,就放弃了,,这叫做“放弃者

有的孩子愿意去爬山,爬呀爬呀,爬到了半山腰,觉得这地方也不错,就放弃了最初的目标是山顶,想想前方还有那么多的艰难险阻就放弃了,这叫做“扎营者”。

还有一种孩子,他们也会贪恋一时半山腰的美好风景,偶尔也想安逸几天,可是始终都记得自己是要去山顶的,坚持迎接前方的挑战,一路攀登,这是“攀登者”。


我们参照一下,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种?我们的孩子属于哪一种?你觉得哪一种更好呢?


不论你喜欢哪一种,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只愿意做一个放弃者,你将永远看不到更美好的风景,站的不够高,又怎么会有更加广阔的眼界,没有眼界,又怎么能有更多不一样的认知和思考呢?


那么是如何导致了放弃的存在呢?那就是我们常常走冤枉路,或者面临很多岔路口

第一个岔路口:“习得性无助”


第二个岔路口:“打鸡血”

们见过一些训练营,整天让孩子们一起喊口号、大喊大叫,然后干很重的活,这种“打鸡血”的方法是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误导。


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孩子认为:我已经这么努力了,我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但我依然得不到任何回报,接下来他可能弹向另外一方。


所以,“打鸡血”是一种严重的透支,喊完口号,你也许一个星期感觉很带劲,能够超过两个星期的都是凤毛麟角,最多超不过一个月。那种劲过去之后,人可能会有种被骗的感觉,他觉得真实的世界好像不是那个样子,他需要的是内心的能量,你需要的是来自生命之树根部的力量,而不是直接给它插上树叶,再把树叶染绿,拿油漆一画——那都是骗人的。

打鸡血就好像在树上插了很多假枝叶一样,是没有用的。所以,不要靠打鸡血的方式来克服逆境。


第三个岔路口:“技术等待”

比如,一个小孩学骑自行车,家长让他学,他学不会,就可能会说:没关系,我不学骑自行车,我将来直接开汽车!


好了,开汽车学起来也挺难的,我不学开汽车,我等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我等着自动驾驶出现。这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想法推到极致的话,会发现其实什么都不用学,因为我们反正要死,那学这一切有什么用呢?


所以,如果你把它用归谬法归到极致的话,就会发现技术等待是很荒谬的。

再举个例子,我见过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游泳,说是担心孩子将来被洪水淹到,但是我们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都未必会遭遇洪水,可是你依然可以学会游泳,这能使你感受到学东西的过程,那种不放弃的态度。


所以,我们不能用技术等待来给自己找借口,不能总想着“这个事其实不用学,慢慢就过去就好了。”


我见过有的很有钱的家庭,家长就会说:孩子学习怎样无所谓,学得好不好不要紧,将来反正要回来接班的,在学校混一混、打一个转出来就行了。


我觉得很可惜,他的孩子将来可能真的不愁吃穿,可以回来接班,但问题是,他错过了很多人生美好的体验,错过了许多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


也许在他们的父母看来,这个世界最需要的不就是财富吗?不就是赚钱吗?不就是有一家大公司吗?但实际上,这个世界还有哲学,还有天文学,还有物理学,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不努力就要回去继承家业,这就是很多喊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还要努力的原因,,他们需要更多的力量去逃离家族的束缚,才能够证明属于自己的价值。


那具体我们做父母的要怎么做呢?LEAD四步法


1.第一步 ,倾听(listen) 学会倾听“逆商”的反应。


很多人被逆境所裹挟,当逆境来临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声音能够提醒你。我们常用的声音是“叮咚”,当你的脑海当中有一声“叮咚”,你就要告诉自己:逆境来了。

记不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休每次一遇到情况,都会说“等一等”,然后就开始转脑袋,他转脑袋的动作,就是一种刻意的提醒。当他刻意的提醒自己:“等一等,我要想一想”的时候,他就进入到了解决问题的状态当中。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了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去跟别人争吵,不要着急推卸责任,甚至不用着急去立刻想解决办法,而是应该先停下来,让脑海里响一声“叮咚”,告诉自己“逆境来了”。


当你能够提醒自己现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前面讲的这些东西就会发挥作用了。这时你就会想到:在逆境之下,正是我成为攀登者的好机会,这正是我锻炼自己的好时机,我训练了那么久的逆商,不就是要在逆境的情况下使用吗?


2.第二步,探究 (exploration)探究你自己对待结果的担当程度。

你的价值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诋毁而变得更低。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是一个小孩子,他可能会经常被人责备。孩子身后总是会有人不断地唠叨他。这种时候,孩子也应该能够告诉自己:这件事现在出了问题,那么,我应该怎么办?他要相信,他的价值不会因为别人的责备而变得更低,然后,他要重拾掌控感。怎么才能重拾掌控感呢?我能做的是什么?有哪些事是我可以去操作的,这就叫掌控感。


有一部电影对这种状态描述得非常准确,那就是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想象一下,你被扔在了大海上,船上还有一个老虎,你该怎么办?你可能完全没有掌控感,因为你觉得是老虎在掌控一切。那么,电影里的主人公派怎么办?派先是跳到海里去躲老虎,之后他扎了个小筏子漂在海面上。


过了一阵他就开始想:我得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任由老虎来掌控这一切,那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我得掌控这一切,得想办法重拾掌控感,想想有哪些事我可以做?


于是,他回到船上,开始训练老虎。他从小筏子上跳回到船上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拾掌控感的过程。


我们在人生中经常会想跳到小筏子上去,想远离生活中的“老虎”,我们不想处理那些烦心事,不想面对这些困难,但是——对不起,事情就是发生了,糟糕的事就在你的家里,就在你的公司里,在你的身上发生了,这时候你跳到哪儿去都没用,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探究一下自己的内心:我害怕什么?我为什么害怕老虎?想想看我怎么驯服老虎?我怎么能回到那艘船上去?



3.第三步,分析(analyze),分析证据,分析我们所看到的各种证据,然后尽量客观的看待问题。

人在遇到挫折和逆境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一种状况,就叫作“灾难化”,就是会觉得“完了!糟糕了!这事没法办了!”在遇到“灾难化”的想象中,大部分的人就会选择放弃,或者责怪别人,各种抱怨。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分析,想一想情况到底有多糟?糟到什么程度?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那么糟?有没有可能这件事对我们还有帮助?

比如说孩子初三了,马上要中考,成绩下滑很厉害。。。。



4.第四步,行动(do),立即开始行动



特别要强调的是,培养逆商最重要的方法,绝对不是给他制造人为的逆境与挫折,爱和沟通才是帮助一个人克服逆境的最有效的方法。

只有一个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他才会感受到安全,在安全的环境里,他才能够专心的去梦想梦想,因为他知道,不论他做的好不好,能不能够实现梦想,爸爸妈妈都会无条件的爱他,包容她,支持他,那么他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去追逐梦想,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发现自己是能干的,是值得被爱,被认可。

所以说无条件的爱和价值感是孩子腾飞的一双翅膀,当我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为孩子创造可以成长的空间和拥有耐心等待的心境,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终生成长的心态,当拥有了终身成长的心态,我们才可以坦然地面对失败,挑战,困惑,因为这些再也不是迈向美好生活的障碍,而是成长最佳机会。


通过十二次下午茶时光,为大家分享了陪孩子终生成长的三大支柱,希望对于每一位父母能够带来一些和以往不一样的感触,让我们做新时代的父母,做一个伴随孩子成长的善变父母。


还准备了两次加餐,一个是儿童性教育,一个是爸爸参与家庭养育的话题,,看大家是否有需要,需要的话,我就分享一下,不需要的话,这个内容到今天就结束了。


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陪伴,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11.挫折教育为何?逆商)